此曲采用《临江仙》词调,属双调,间于中调与小令间。歌词以“东揽锺山紫气,北拥扬子银涛”开头,描绘东南大学位于南京的地理位置。锺山高耸,仿佛可将山中之山岚紫气揽入怀中,扬子江畔则显示其横跨长江两岸的气势。此地为六朝名胜,不仅山清水秀,更得山水滋养,为全国名校奠定了地域优势。"揽"和"拥"两个动词,形象地展现了东大与自然的密切联系。
“六朝松下听箫韶”描绘了校园内的一棵古老松树,树下的箫韶乐曲,不仅寓意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更体现了东大作为中华文明传承者的角色。这棵松树虽不如栖霞山、庐山的六朝松高大挺拔,却见证了岁月的沧桑,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同时,箫韶乐曲的加入,为这块古老的土地增添了一种神圣之感。
“齐梁遗韵在,太学令名标”回顾了东大的历史,从东吴永安元年设立“五经博士”,到刘宋时期雷次宗在此地办学,中国高等教育的发端便在此地。齐梁时期,中国文彩风流世代流传,东大这块土地正是这六朝文化的源头。在明代,东大曾是太学,为中华历史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两句话虽然简洁,却彰显了东大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
“百载文枢江左”强调了东大在教育界的地位,它在中国教育界的地位堪比“文枢”。在过去的百载中,东大不仅成为了南方的文化中心,更涌现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包括科学家、文学家、军事家和政治家等。这句“东南辈出英豪”表达了东大培养出的英才如繁星般璀璨。
“海涵地负展宏韬”揭示了东大作为名牌大学的办学理念,强调了包罗万象的胸怀和对学术多样性的包容。这不仅是对人才的接纳,更是对各种学术流派平等竞争的支持,展现了东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作为知识和学术的海洋,东大应当培养出一批在各自领域领风气之先的大师级专家,为未来的持续发展和世界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词的结尾展望了东大的未来,强调了“日新臻化境”的重要性。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东大应当不断追求进步,达到思想、技术、观念更新的全新境界。最终,东大将以其卓越的成就引领世界学界的风骚,成为世界高水平大学。
扩展资料
南工是南京工学院的简称。1988年,著名的南京工学院复更名为东南大学。 1988年后的历史请参见东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