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山镇,历史悠久,位于飞云江沿岸古聚落群之一,南朝齐梁时期,陶山镇迎来了政治家、药物学家和道教思想家陶弘景,他在此地的寺山、福泉山隐居,从事炼丹、研究中草药并进行著述。陶弘景之名,后人便将寺山命名为陶山,以示纪念。
自南宋以来,陶山镇地位显著,因其地扼金潮港、飞云江和瑞安、平阳至永嘉西线古道要津,成为农村商贸集镇。建于南宋的镇中心八角桥,作为古道的重要桥梁,至今依然保存完好,见证着历史的变迁。明嘉靖时期,陶山镇属于集善乡的二十九、三十、三十四、三十五都。民国20年(1931)时,正式称陶山镇;至民国32年,析置陶山、丰和、白云三乡;1935年,三乡合并称陶山乡;1949年,再次析陶峰、丰和、白云三乡;1956年,三乡合并为陶峰镇;1959年,陶峰镇改名为陶峰管理区;1961年,成为陶峰人民公社;直至1984年,复置陶峰乡;1985年,撤乡设陶峰镇;1992年,丰和乡并入,镇名改称陶山镇。
民国时期,陶山镇曾为北区区署驻地,1949年至1992年,更成为陶山区区公所的驻地。陶山镇的历史,不仅体现在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上,更体现在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中。
扩展资料
陶山镇是浙江温州地区闻名遐迩的果蔗之乡,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位于瑞安市中西部,南朝齐梁间号称“山中宰相”的陶弘景曾隐居于此,并因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