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为什么江浙人把小笼包称为“小笼馒头”

admin

1. 杭州并非没有小笼包,实际上,杭州人非常喜爱这种美食。

2. “小笼”一词意味着使用小蒸笼蒸制的面点。一般而言,每个“小笼”的份量应适合单人食用。不同地区的小笼包,如扬州灌汤小笼、无锡小笼、上海南翔小笼和绍兴嵊州小笼,尽管大小不一,但都装在相同的容器中,被统称为“小笼”。

3. 大蒸笼里蒸制的小包子不被称为“小笼”,杭州将其称为“喉口馒头”,意指一口可吞。重要的是,“小笼”的后缀应为“馒头”,而非“包子”。

4. 在苏锡常、杭嘉湖和上海为核心的太湖平原,当地吴语方言中没有“包子”这个词,所有有馅和无馅的面食统称为“馒头”。

5. 馄饨和馒头这两个词汇都源自古汉语,馄饨形容没有形状的面食,馒头形容做成头形状的面食。蒙古人入主中原后,这些词汇无法用蒙古语表达,但“角子”和“包子”这些民间简称则可以准确翻译成蒙语。

6. 因此,真正的长三角土著绝不会将“小笼包”三个字连在一起,正确的说法是“小笼馒头”。

7. 北方流行的“杭州小笼包”并非正宗,而是由于文化机缘和地理差异所导致。

8. 吴派小笼和越派小笼分别代表了吴文化和越文化的饮食风貌。吴派小笼以苏州、无锡、上海为代表,追求精致和清淡的风味,而越派小笼则更加注重市井烟火气。

9. 杭州作为吴越文化边界线上的城市,饮食习惯兼容并包,既有时清淡的吴菜,也有浓重的越菜。

10. 杭州的小笼包体现了城市的包容性,无论是精工细作的吴派小笼还是市井烟火的越派小笼,都能在这里找到容身之地。同时,作为新兴的移民城市,杭州也吸引了各地小笼爱好者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