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的固体物理研究所专注于凝聚态物理和新材料的实验与理论研究,以及计算凝聚态物理的探索。该所拥有硕士、博士及博士后流动站,设有三个研究室和一个固体微结构分析实验室,致力于多个前沿领域的研究。
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在特种准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微阵列和量子通道等领域,研究所取得了原创性的研究成果,通过纳米技术和传统技术的结合,为高技术产业提供了关键的纳米材料和技术解决方案。
内耗与固体缺陷:作为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研究所发展了先进的内耗测量方法,将内耗技术应用于软凝聚态和生物领域,特别是在凝聚态先进材料与低维材料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多手段观察分析,深入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性能关联。
物质计算科学:研究所致力于凝聚态物质结构和物性的精确计算,开发了高精度的原子和电子层次的理论计算方法,如纳米体系的动力学模拟和复杂大分子体系的自由能计算,助力新材料体系的优化设计和性能预测,构建高性能的科学计算环境。
自2001年起,固体物理研究所围绕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进行结构调整,明确了以纳米科学与材料物理为核心的学科定位,致力于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的双重发展。
扩展资料
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于1982年3月正式成立。现有职工127人,其中科技人员110人,研究员15人,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38人,中级科技人员32人。现有在学博士生75人,硕士生64人。另有博士后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