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蔡澜,一位广东潮州籍的新加坡出生的人士,在香港发展了他的电影和写作事业。他以其机智、对美食的独到理解以及“食神”和“老顽童”的称号闻名。
2. 金庸对蔡澜的评价极高,认为他在电影、诗歌、书法、金石和饮食方面都是当之无愧的大师,其风采甚至超过了魏晋时期的人物。
3. 蔡澜在生活中不仅对美食有深入研究,也是一位茶艺爱好者。然而,对于所谓的“中国茶道”,他有着自己的看法和批评。他认为台湾省发明的“中国茶道”过于繁琐,并对此表示不满。
4. 在蔡澜看来,中国最早的茶道实际上是源于日本的,日本人完全借鉴了陆羽的茶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人对茶道进行了简化和优化,而台湾省的人却开始从日本了解并学习茶道,这让他感到尴尬。
5. 蔡澜认为,如果真的有茶道,它应该像功夫茶或者文人茶一样简单。他反对那些过于复杂的泡茶方式,比如用钟表计算泡茶的时间,这在他看来是违背了喝茶的精神。
6. 喝茶的精神在于简单自然,真实即可。他提倡喝茶时不要过于拘泥于形式,而要真诚。
7. 当被问及喜欢茶还是咖啡时,蔡澜明确表示他更喜欢茶,并强调自己对食物和饮料的忠诚。
8. 蔡澜的茶品收藏丰富,包括普洱茶、铁观音、龙井茶、大红袍、大吉岭茶、锡兰茶等多种茶叶。
9. 他的茶趣是从小的家庭环境养成的。他的父亲是个茶迷,常常让他们兄弟姊妹早上去花园摘花瓣上的露珠,这种早期的记忆对他影响深刻。
10. 喝茶的形式可以简洁,但意境和情趣可以非常丰富。他喜欢读古人的茶诗,认为好茶配好诗是再美不过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