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明清时期,穹窿山脚下的农民便开始从事杀羊、烧羊肉、卖羊肉的副业。他们通常以担卖或摊卖的方式经营,直到清末,才逐渐开始在苏州城里开设店铺(俗称“羊作”)。
2. 光绪二十二年,藏书乡周家场的周孝泉在苏州醋坊桥畔开设了城内第一家堂吃的“升美斋”羊肉店。
3. 宣统年间,周孝泉又在都亭桥和临顿路开设了“老义兴”和“老协兴”羊肉店,标志着进城开羊作的逐渐增多。
4. 民国时期,在道前街、鸭蛋桥、娄门塘等地,出现了“老源兴”、“新德和”等知名羊肉店。
5. 抗战胜利后,善人桥出现了小镇第一家羊作——胜利羊肉店。
6. 建国初期,羊肉店仍以个体经营为主。公社化后,大队组织开始经营,并在苏州石路、皋桥、太监弄、东中市、宫巷等繁华商业区开设了10余家集体羊肉店。
7. 每到秋冬季节,古城内的羊肉店纷纷开业,店堂沿街而设,锅灶立于店面,香气四溢,吸引了众多食客。
8. “羊汤勿鲜勿要铜钿”这句赞誉传遍了大街小巷,羊肉店因此声名鹊起,至今仍享有盛誉。
9. 藏书镇因纪念西汉名臣朱买臣而命名。朱买臣曾把书藏在穹窿山上的一块大石头下面,勤奋读书,最终考取功名,成为会稽太守。
10. 后人为纪念他读书的勤奋和艰辛,将他的家乡命名为“藏书”。
来源:百度百科——藏书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