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羊汤做到近2亿流水,这是怎么做到的呢?让我们来一步步解析。
首先,芹源给自己定下了开出千店的目标,这份底气从何而来?芹源在深耕北京区域多年后,对外宣布要在全国开1000家门店。羊汤,作为小众品类,长期以来都偏安于西北一隅,主要在北方地区的街头巷尾可见,南方市场较为少见。然而,近几年,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重视,羊汤的营养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发掘,以羊汤为特色的小馆子在部分地区开始崭露头角。尽管如此,整体来看,市场还未形成较大的规模。在这样的背景下,芹源是如何拥有千店的自信的呢?
首先,芹源的成功是熬出来的。芹源的创始人王先生,17岁便踏入社会,历经卖服装、食品和粮食批发等行业,最终进入了餐饮行业。2009年,王先生发现了羊汤的商机,他发现北京没有像样的羊汤馆子,且市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于是,他决定以羊汤为特色,将其用快餐的形式经营,实现标准化、连锁化、品牌化。他在武圣路某居民楼区开了一家只有18m²的小门面,开始做羊杂汤生意,起名“武圣羊杂割”。这个小门店,仅能摆下6张桌子,坐下18名顾客,但营收却每天都在攀升,这给了王先生很大的信心。之后,他在北京其他地区开出了两家门店,其中第三家门店在劲松中街开出,也成为了芹源连锁化的起点。这家门店的人均消费最高,每天进店人数达到千人左右,营收日达1万多,年营收近300万。靠着这家店的利润,芹源开始加大扩张步伐,一度开出100多家门店。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迎合南方市场,王先生也将品牌元素“羊杂割”改为了“羊汤”。据王先生介绍,芹源生意最火的时候,一天翻台率可以高达20次左右,一年创造近2亿元的流水。
其次,芹源通过打造极致单品,完成了品牌连锁化经营。从1家店到100家店,再到现在的60家店,芹源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将一碗小小的羊汤做成了一门连锁生意,完成了小吃快餐化的蜕变。王先生认为,羊汤可以标准化,口味接受度也越来越高,再加上供应链的快速发展,要实现千店规模是完全有可能的。通过对绝味鸭脖“鸭副产品”产业链整合的深入研究,王先生更加确信这一模式的可行性。
最后,芹源构建了标准化体系,直营、加盟两条腿走路。立足行业十多年,随着市场口碑和品牌认知度的不断提升,在直营店具备成熟经验的王先生决定全面提升发展速度,让芹源遍布中国各大城市。为此,2020年芹源开始放开加盟,在深圳、上海、天津、沈阳、河南等地区陆续布局试点加盟店。而支撑芹源从直营走向加盟的核心在于,芹源在过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清晰的标准化流程,具备了很强的门店复制能力。
芹源定下千店计划,立志打造首个“羊副产品供应链”。受限于季节性屠宰、材料难处理以及口味等原因,羊汤品类的市场份额一直相对较小,也没有跑出体量较大的全国性连锁品牌。尽管近百家门店的芹源已经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对于其提出的千店计划,不少人仍然抱着怀疑态度。毕竟羊汤,确实是一个小众品类。对此,王先生直言,羊汤可以标准化,口味接受度也越来越高,再加上供应链的快速发展,要实现千店规模是完全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