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韩化臣八大金刚弟子

admin

赵树德(1904-1976)是沧县东南乡西璋璧人,是韩化臣的首徒,也是职业武师。他从小学习长拳,后来投师罗疃,得到了韩化臣的真传,同时,还得到了李书文、张毓衡的传授。赵树德在罗疃与董义清、魏鸿恩、张子亭、董会庭等苦练功底,基础扎实。董义清、董义文家是当地富户出资开把势场邀请‘神枪’李书文执教。附近弟子汇聚西璋璧,包括赵树德、崔长友、张子林、董义清、董义文、刘汉周等,他们在‘神枪’李的指导下,技艺更上一层楼。1924年,赵树德与师韩化臣游广州,被聘为广东革命政府的黄埔军官学校武术教官。1928年,赵树德、李学义、赵荣林与师韩化臣一起到南京国术馆任教。在国术馆,赵树德跟杨澄甫学太极拳,向师叔马英图学习披挂。28年国考,韩化臣、马英图携徒赵树德、李学义、赵荣林以及“神枪”李书文的女婿、徒弟孟宪忠等在南京打擂。赵树德、孟宪忠留南京国术馆任教习,赵树德后被派往陆军军校任教官数年。1937年师父韩化臣病故山东,赵返回护灵回沧。抗战爆发后,他到北京铁路局工作。后来老父亲染病,回籍尽孝。由于时局动荡,遂隐居乡里。

新中国成立后,赵树德因所谓“历史问题”被划为“四类分子”,他隐居乡野。在政治高压下,他教授了一批弟子,包括崔成彦、郭金栋、郭金灿、王海义、赵梦林、赵梦军、李国新、郭振盛等。赵树德是八极门后期闯天下的代表人物。

赵荣林(1908-1997)是文安县赵村人。1925年秋,18岁的赵荣林到枣庄中兴煤矿护矿大队担任护矿队员。护矿队队长韩化臣是威震直隶、山东武林的武术高手,赵荣林拜韩化臣为业师。三年时间,赵荣林已成为韩化臣最为得意的门徒。中央国术馆在南京成立,馆长张之江电聘韩化臣赴南京执教,带其弟子赵树德、李学义、赵荣前往。赵荣林到中央国术馆,向朱国福、孙禄堂学习形意拳,跟柳殷虎、杨澄甫学太极拳,向师叔马英图学习披挂,向杨法武学习摔跤和拳击。一年的时间,技艺遂臻精熟。1928年10月,在南京举行的第一次全国国考,数百名全国武林名家各展技艺,赵荣林在赛场上初露锋芒,脱颖而出。1929年,赵荣林在中央国术馆毕业,被分配到山东省国术馆任武术教练。他在长沙教学6年,培养大批武术人才。1935年冬,投三十二军,为技术大队上尉教官。七七芦沟桥事变后,三十二军参加了中原抗战。退到湖南长沙,改任三十二军技术训练所武术教官,重新开始了武术教学生涯。

1939年底,赵荣林赴江西瑞金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第三分校,投奔原一四二师师长吕骥。赵荣林到瑞金后,被吕骥任命为军校少校教官。赵荣林在瑞金黄埔军校三分校执教五、六年。他共送走四期军官毕业生,为抗日作出了自己的贡献。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他辞去军校职务。1953年,他回到了文安老家务农。1982年9月,赵荣林应邀参加了在邢台举办的河北省第六届运动会武术比赛的观摩,并受河北武协主席南仆邀请,为观众和武林同辈表演了劈挂拳,作关于‘散手”方面的经验报告。1984年,他又应邀参加北京举办的全国武术观摩赛。赵荣林是八极拳后期闯天下的代表人物。

李学义(1898-1950)是山东枣庄人。少年时随威震山东的少林名家杨明斋习武。20年代,威震直隶、山东武林的八极一代名流韩化臣,在山东枣庄中兴煤矿任护矿队队长。李学义拜韩化臣为师,成为韩化臣最为得意的门徒。1927年中央国术馆在南京成立,馆长张之江电聘韩化臣赴南京执教。1928年韩化臣带其弟子赵树德、李学义、赵荣林前往任教。1928年10月,在南京举行的第一次全国国考,数百名全国武林名家各展技艺,李学义在赛场上脱颖而出,名列优等37名之列。他留南京国术馆任教习,后被派往陆军军校任教官。1930年李景林将军创办山东国术馆,韩化臣携徒李学义随行回北方,先后在山东国术馆、韩复榘将军处任教习。有时李学义也与师韩化臣先生回山东枣庄中兴煤矿任职。1937年师韩化臣先生病势枣庄后,李学义开始传徒授艺,广泛传播少林、八极、劈挂、太极等技艺,在枣庄、青州、徐州、沛县一带影响颇大。他的弟子众多,其子李道轩承其业在枣庄、蚌埠地区传播八极拳。其再传弟子蒋文松、陈家玉、陆学海等在蚌埠地区影响较大。李学义是八极拳后期闯天下的代表人物。

扩展资料

八极门第五代大师韩化臣,字惠卿(1886-1937),沧州东南罗疃人,职业武师。身强体壮有千斤膂力。青年时拜张拱辰(景星)为师,习八极、劈挂。为得真传随张师入族,成为入室弟子,同时也得师伯黄四海、师兄李书文奖掖。韩化臣与师兄弟张毓衡、马凤图、马英图一起苦练。四兄弟把马凤图、马英图带来的盐山劈挂,加以提升发展,这是八极、劈挂结合的又一次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