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湖南长沙有名的包子,长沙人必称“德园”。这家包子店始于清光绪年间,最初是由一名唐姓业主在八角亭附近开设的一家夫妻店,取《左传》中“有德则乐,乐则能久”之意,因此得名“德园”。
到了民国初年,几位失业的官厨集资入伙,接手了几次易主却未能有所作为的德园,并将店铺迁至黄兴路的樊西巷口。他们以官府菜和点心招徕食客,以吸引更多的顾客。由于在制作菜肴时总会剩下一些海味鲜货等上等材料,为了不浪费这些材料,他们将这些余料剁碎,拌入包子馅芯中。
意想不到的是,这样做不仅没有造成浪费,反而让德园包子的风味变得与众不同,赢得了食客们的青睐。从此,德园包子声名鹊起,人们称赞它“出笼热喷喷,白色皮喧松,玫瑰甜香美,香菇爽鲜嫩”。这句民谣不仅描述了德园包子的口感,也反映了它受欢迎的程度。
德园包子的制作工艺独特,既有传统的点心味道,又有官府菜的精致。它的馅料丰富多样,既有甜美的玫瑰馅,也有鲜美的香菇馅,每一种馅料都能让人回味无穷。尤其是德园包子的皮,选用优质面粉,经过精心制作,皮质松软,口感极佳。
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园包子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长沙这座城市的历史和记忆。无论是当地的居民还是远道而来的游客,都会慕名前来品尝德园包子,感受那份独特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