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3日的航天盛事中,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广东阳江海域成功发射了由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搭载的九颗卫星,其中最为瞩目的是首颗国内星载一体化设计的“济高科创号”X波段合成孔径雷达卫星。这款卫星由济南智星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其主载荷为高精度的X波段平板式相控阵雷达,能够实现1米的对地成像分辨率和90公里的广阔覆盖范围。
“济高科创号”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创新的星体结构和3D打印的相控阵天线面板。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关键部件,特别是大规模应用的蒙皮点阵结构,展现了这项技术在航天领域的深远影响和重大突破。这是目前中国在轨运行的最大的3D打印卫星结构,凸显了3D打印在提高航天器设计灵活性、降低制造成本和缩短生产周期方面的巨大潜力。该卫星的服役将为自然资源监测、灾害应对和土地资源普查等领域提供高频率遥感数据服务,彰显了3D打印技术在现代航天技术中的核心地位。
值得关注的是,这并非孤立的案例。1月11日,东方空间技术(山东)有限公司也凭借3D打印技术,成功发射引力一号运载火箭,铂力特提供了30余件高质量的3D打印火箭零件,这些零件对火箭的成功发射起到了关键作用。这进一步证实了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日益增长的重要性。此次“济高科创号”卫星的发射,是济南高新区2024年度航天项目的首秀,预示着3D打印技术将在未来航天领域持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