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散门规范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建筑内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门应分散布置,并应符合双向疏散的要求。这是为了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可以从多个方向迅速撤离,避免拥堵和延误。
其次,公共建筑内各房间的疏散门数量应经过计算确定,且通常不少于2个。这是为了提供足够的逃生通道,以应对可能的紧急情况。同时,每个房间相邻2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以确保疏散时的通畅性和安全性。
然而,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房间可以仅设置一个疏散门。这些条件包括:房间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或袋形走道两侧,且建筑面积和人员停留数量满足一定要求;或者房间位于走道尽端,且建筑面积、疏散门净宽度和房间内任一点至疏散门的直线距离均满足规定。例如,在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中,位于走道尽端且建筑面积小于50㎡的房间,可以设置一个疏散门。
此外,疏散门的开启方向也有明确要求。一般来说,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以方便人员迅速撤离。但在某些情况下,如人数不超过60人的房间且每樘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超过30人时,疏散门的开启方向可以不限。这主要是考虑到在这些情况下,疏散门的开启方向对人员撤离的影响较小。
总的来说,疏散门的规范要求是为了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迅速、安全地撤离建筑物。这些规定涵盖了疏散门的数量、位置、间距以及开启方向等多个方面,旨在提供全面的安全保障。同时,这些规定也体现了灵活性和适应性的原则,以适应不同建筑类型和使用场景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