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枢,字机仲,是建安人,自幼勤奋好学。他曾以《修身为弓赋》参加国子监考试,周必大和刘珙都期待他能成为栋梁之才。他参加礼部考试,以词赋第一名的成绩脱颖而出,随后被任命为兴化军教授。
袁枢担任礼部试官,他常常诵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对此书浩瀚的内容深感困扰,于是将其中之事加以区分并连贯起来,编撰成《通鉴纪事本末》一书。参知政事龚茂良获得此书后上奏给孝宗,孝宗阅读后赞不绝口,将此书赐予太子,并分赐给江上诸帅,命令他们仔细研读,因为治国之道尽在其中。
一日,孝宗问起袁枢的官职,龚茂良如实回答。孝宗建议给予袁枢寺监簿一职,于是袁枢被召入朝中对答,他借此机会引用史书,向孝宗阐述道:“臣私下听说陛下曾经阅读《通鉴》,多次有训示之词,见诸葛亮论两汉兴衰,有警示之言,能垂法万世。”他详细列举了从汉武帝到唐文宗期间的往事,指出偏听奸佞导致的祸乱,孝宗听后表示:“朕不会与这些人密谋在朝堂之上。”袁枢答谢道:“陛下能有此言,乃是天下的福祉。”
袁枢兼任国史院编修官,负责编修国史传。他因与章悼同乡,被后者请求文饰其传,但袁枢坚决表示作为史官,应秉持公正,不可辜负天下后世的公议。当时的宰相赵雄看到此情况,赞叹不已,称袁枢无愧于古良史。
袁枢升迁为大理少卿。通州高氏因产业问题被大理审理,殿中侍御史冷世光收受厚礼,暗中庇护高氏,袁枢却坚持公正,将事实向上级报告。此举让人为袁枢担忧,但上怒立罢冷世光,并以朝臣的身份弹劾御史,实际上是由袁枢开始的。袁枢因此被授予工部侍郎之职。因讨论大理狱案问题,他请求外放,但最终被贬二级,取消先前的任命。光宗继位后,恢复了袁枢的原官职。
袁枢被提升为右文殿修撰、江陵府知府。江陵紧邻长江,经常发生洪水,民不聊生。他利用楚国古城的旧址,为居民建造房屋,以防不测。他还种植了数万棵树,作为防御措施,深得民心。开禧元年,袁枢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他在家中编撰了《易传解义》、《辩异》、《童子问》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