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烩面是河南的传统美食,它将荤、素、汤、菜、饭五种元素融为一体,不仅面条劲道,汤汁鲜美,配菜更是丰富多彩,既有荤菜也有素菜,吃起来特别有滋味。河南烩面以优质高筋面粉为原料,辅以高汤及多种配菜,类似宽面条,味道鲜美,汤好面筋,经济实惠,营养丰富,享誉中原,遍及全国。常见的有羊肉烩面、三鲜烩面、五鲜烩面等多种类型,是河南三大小吃之一。
烩面的灵魂在于汤,通常使用上等嫩羊肉和羊骨煮五小时以上,先用大火猛滚,后用小火慢炖,加入七八味中药,煲出的汤色白如乳,清澈透明,因此也被称为白汤。下面时,锅内放原汁肉汤,将面条拉成薄条下锅,配菜则包括海带丝、豆腐丝、粉条、香菜、鹌鹑蛋、海参、鱿鱼等,上桌时还会提供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
烩面的起源与历史可追溯到清朝末年。据说,慈禧太后在八国联军进军北京时逃往山西避难,仍然记挂着烩面这道美食,多次派遣总管李莲英从山西诏贡山羊来制作烩面。直到清末,满汉全席的御厨庞恩福因不满宫廷的苛刻规定,逃离皇宫隐居在黄河河南段,正宗的原阳烩面才传入民间。
抗战时期,日军飞机频繁空袭郑州,当地一位名叫赵荣光的名厨,喜欢在空袭时躲到安全的地方,空袭过后,便将剩余的面条加点羊肉汤烩煮食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师傅发现重新烩过的面条风味独特,便潜心研究,加入适量的盐和碱,使其更加筋道,最终形成了如今流行的风味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