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女士在去年九月因一则减重广告心动,决定尝试该广告背后团队的产品。她支付定金并收到产品后,得到指导人员的帮助,学习如何使用。然而,三天后未见明显变化,指导人员解释是代谢问题及脂肪堆积,建议预约规划师。
规划师详细阐述肥胖原因,强调需采取措施排除体内垃圾,并推荐三千多元方案。出于期待,李女士支付费用。方案实施后,团队不断询问状况,但当认为已准备好分解脂肪时,又提出新费用要求。至此,李女士已花费数万元,体重未减,感到恐惧与崩溃。
意识到可能被骗,李女士开始收集资料并寻求退款,最终成功退回费用。提醒大家遇到类似情况应保持冷静,拒绝不合理收费,保护权益。保存与对方沟通记录、付款凭证、快递单号及产品包装,作为证据。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