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吸氧术操作方法

admin

在进行吸氧术操作时,首先确保流量表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接着,打开总开关,缓缓开启流量表,连接鼻导管,检查氧气是否流通,确认无误后,关闭流量表开关。

将氧气筒推至床边,调整流量表开关,使其便于操作。向患者解释操作,获取其合作。

鼻导管法操作如下:使用湿棉签清洁鼻腔,打开流量表,先设定氧流量,再连接鼻导管。将鼻导管用水润湿后,从一侧鼻孔轻柔插入至鼻咽部,长度约为鼻尖至耳垂的2/3。用胶布固定鼻导管于鼻翼、鼻背及面颊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流量:对于缺氧伴有严重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设定1~2 L/分钟;无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设定2~4 L/分钟;心脏病、肺水肿患者,可设定4~6 L/分钟。观察并记录吸氧情况,停止吸氧时,先断开鼻导管与玻璃接头,关闭流量表小开关,取下鼻导管置于弯盘内,清洁面部并去除胶布痕迹,关闭总开关,再次开启小开关,排放余氧,关闭小开关并记录停氧时间。此法节省氧气,但可能刺激鼻腔粘膜,长时间使用,患者可能会感到不适。

对于婴幼儿,可采用口罩法。以漏斗替代鼻导管,置于患儿口鼻处,距离皮肤约1~3 cm,用绷带固定,确保漏斗稳固。一般设定流量为4~5 L/分钟。

面罩法适用于无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检查面罩各部功能是否正常,将面罩放置在患者面部,确保紧密贴合,用橡皮带固定。设定流量一般为3~4 L/分钟,严重缺氧者则为7~8 L/分钟。

鼻塞法适用于需要长时间吸氧的患者,避免了导管对鼻腔的刺激,更为舒适、方便。首先清洁鼻腔,将鼻塞塞入一个鼻孔,确保塞紧但勿深入。设定流量同鼻导管法。

扩展资料

对弥漫性肺间质性肺炎、间质性肺纤维化、肺间质水肿、肺泡细胞癌及癌性淋巴管炎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弥散损害、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所致的缺氧,并刺激颈动脉窦、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引起通气过度,PaCO2偏低,可给予吸较高氧流量浓度(35%一45%),纠正缺氧,通气随之改善。但晚期患者吸高浓度氧效果较差。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低氧血症患者来说,为了取得较好的氧疗效果,每日至少吸氧15小时以上;如果每日吸氧24小时,效果更好。重症缺氧病人应24小时持续给氧。这些病人应在监测下进行氧疗,避免发生氧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