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包括近几年的HR,不好说是什么专业出身,其中大多数是转行,而且是由内部招聘或配置而来,文秘、行政管理人员、宣传人员、技术人员都有。近年来,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兴起与成熟,越来越多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走上HR岗位,HR岗位呈现出以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社会保障等专业为主的格局。个人认为,这是一种病态结构。在人力资源管理日趋专业化的今天,HR需要专业的知识,这毋庸置疑。然而,人力资源专业的毕业生(尤其是只学习了人力资源专业)与HR工作看似专业对口,实则存在严重的不合。首先,国家设置人力资源管理这一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这与企业的需求相去甚远。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校培养期间很少有企业管理实务的训练。其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由于缺少技术,在了解公司业务方面上手很慢,即便扎实地掌握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也很难很好地应用于某一个企业的管理中。避免这一病态结构有如下几种途径:
1.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学习了技术和管理两类专业,即复合型人才。
2.在校期间有丰富的实习经历。
3.对HR采取管理培训生的培养模式,从轮岗开始。
4.对企业内部人员采取再教育、再配置的方式。总之,HR经历了各种专业混杂的阶段,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都将处于以人力资源管理相关专业为主的阶段。但是,我相信,未来如果高校的培养模式不发生变化,现阶段的弊病必然暴露,对企业负责的管理者在招聘HR时应该不会再迷信所谓的的专业对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