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内,孟府与孟庙相邻。在孟庙游览后,穿过一条街即入孟府。这里,不同于孔府,孟府并非孟子的居住地,而是孟氏后裔的居所,始于宋宣和四年,占地面积2.24万平方米,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官衙与宅第合一的古建筑群之一,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府以亚圣府之名著称,主要建筑沿南北中轴线分布,由七进院落组成。官衙与内宅,共存于同一空间,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孟府的大门三楹,门楣上悬挂着“亚圣府”的金匾,门外则建有高大的影壁。门前一对石狮守卫左右,门阶两侧置有方形上马石。二门被称为“礼门”,门楣上书写“礼门仪路”。三门即“仪门”,以其四个木雕花蕾而得名,平时紧闭,仅在孟府喜庆大典、皇帝亲临或宣读圣旨时开启。这些设计,彰显了封建社会的礼仪规范。
进入孟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堂,是孟氏后裔接待官员、举行仪式的场所。堂内悬挂有雍正皇帝的手书“七篇贻矩”匾额,以及“继往开来私淑千年承燕翼,居仁由义渊源百代仰先烈”的巨幅对联。大堂内的木质暖阁,以及仪仗、执事等物品,生动地展现了孟府的历史氛围。
穿过大堂后,即来到孟府的内宅——世恩堂,这里是孟氏嫡系后裔居住之处。堂内陈列着珍贵的家具、字画、照片等文物,院内种植有荼糜、石榴、核桃等植物,环境典雅静谧。随后,经过赐书楼、延禄楼等古代建筑,这里是存放珍贵文物、家谱档案的地方,其中赐书楼为明代建筑,是孟府内保存至今最为古老的建筑。
孟府的管理机构以亚圣奉祀官为核心,下设多个部门,包括秘书处、总务股、会计股、交际股及祀田管理处等,管理有序。孟氏家族重视子弟教育,最早集中到曲阜受教,后各氏单独办学。孟氏家学“三迁书院”创办于六十九代孙孟继琅之时,后逐渐废止。民国时期,孟繁骥重新创立孟氏家学,设立孟氏小学楼,增加了新式学堂的课程,允许女孩入学。
孟府的历史悠久,见证了孟氏家族的兴衰与变迁。从宋宣和四年至今,孟府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与历史意义,成为研究孟氏家族文化与历史的宝贵资源。孟繁骥先生在孟府的教育改革,为孟氏子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