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浸膏剂的制备通常遵循渗漉法,其详细步骤如下:
首先,进行浸渍过程,然后收集大约中药量85%的初漉液,并将其保存在专用器皿中。继续漉液时,需要将其低温浓缩至稠膏状,再与初漉液混合,搅拌均匀。
如果有效成分已明确,制备过程需进行含量测定及乙醇含量测定。对于有效成分不明确的,只需测定乙醇含量。接着,根据测定结果调整浸出浓缩液,可能需要加适量溶剂稀释,或者通过低温浓缩来满足规定标准。最后,静置至少24小时,过滤后即得到流浸膏剂。
在制备过程中,一般使用溶剂的量是中药量的4至8倍。如果原料中含有油脂,必须先进行脱脂处理,再进行浸提。
特殊情况是,如果溶剂为水且有效成分耐热,可以省略初漉液的收集,直接常压或减压浓缩漉液,然后添加适量乙醇作为防腐剂。
特别地,某些流浸膏剂,如益母草流浸膏和贝母花流浸膏,可以通过煎煮法来制备。而甘草流浸膏等则是通过将浸膏溶解于水或其他溶剂中形成的。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