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老黄县黄县人的经商特点

admin

老黄县人的经商特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

首先,他们以诚信为本,坚信“人心是杆秤,全凭良心行”。老黄县人以质量取胜,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形成了淳朴、实在的商业风气。他们憨厚宽容,真诚坦率,做生意讲究信誉,让人感到可靠。

其次,黄县人秉持厚道和直朴,主张“商道即人道”,讲究和气生财。他们通过“拙朴式商法”赢得人际关系,即使面对质量问题,也会以和为贵,尊重他人,从而积累回头客。

再者,善于利用资源是他们的另一大特点,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人际关系,都能转化为商业优势。他们在商业策略上灵活运用《孙子兵法》,在处理债务问题时尤为明智。

吃苦耐劳是老黄县人的传统美德,他们坚信“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以苦为乐,这种精神源自自然环境的磨砺和儒家文化的熏陶。

在义与利的关系上,他们重视义气,重乡情,宁可牺牲个人利益也要维护朋友关系,这与南方商人只重利益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谈生意离不开酒,酒文化反映了他们与东北商人相似的社交方式。同时,他们深爱故土,成功后回乡建设,体现了饮水思源的传统美德。

与晋商和徽商相比,老黄县人在地域、经营内容、理念和方法上各有特点。比如,他们的商业活动范围更广泛,经营内容多样,经营理念融合了儒家和商帮的元素,经营方法稳健而持久。

总的来说,老黄县人的经商历史充满了智慧和传统,他们的成功故事至今仍值得研究。黄县的经济发展至今仍保持着活力,显示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商业实力。

扩展资料

从地域上,历史学界把地处山东半岛的胶东地区划分为三个经济圈,黄县(现龙口市)、蓬莱、掖县(现莱州市)为商业经济圈,栖霞、莱阳、莱西等内陆地区为农业经济圈,威海、荣城、海阳、长岛等沿海地区为渔业经济圈。商业经济圈内的黄县人经商,有着悠久的历史,笔者做了一番考证。清代光绪年间,黄县城内有钱庄、杂货店300余家。1914年,龙口港辟为商埠,1917年设有中日合办龙口银行,1922年进出口贸易总值为597.77万关平两。商业的发展,促进了饮食业、旅店业、理发业等第三产业的发  展,龙口店铺林立,客商云集,时有“小上海”之称。到1937年,黄县计有商号2211家,县城内仅西关一条街,就有商号157家,且规模、名气较大。他们经营范围甚广,“上自绫、罗、绸、缎,下至葱、韭、姜、蒜”一应俱全,时有“黄城商业一条街”的美誉。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