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艰苦环境下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吗

admin

选择逃避等于放弃

据说现在有些家长把孩子放到艰苦的地方去历练,有可能还成为时髦的行动呢。

我们首先来看看孩子们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

“谁愿意放弃优越的生活去那种破地方!”喝着康师傅冰红茶,14岁、个头一米七五的李强(化名)满不在乎地跟记者说起在会宁县城读书的生活。中考结束,回到省城兰州,李强这几天的主要任务是和以前的同学疯玩。看起来孩子是不愿意去那里生活学习的。但是,为何许多家长都要把孩子送到那里去呢?

我们来了解一下李强所生活过的学校。

李强所讲的“破地方”指的是甘肃的国家扶贫困县会宁。“苦甲天下”的会宁,是甘肃远近闻名的“状元县”。截至2006年,会宁累计向各大中专院校输送优秀毕业生4万名,近200人获得博士学位,1000多人获硕士学位。

会宁的“教育神话”让不少家长慕名而来,主动把孩子送到会宁接受“苦教育”。尤其是那些家境好孩子问题又多的家长,“强制”或“半强制”地把孩子送到了会宁。李强是他们中的一个。

据会宁一中学老师估计,在他们学校,“这样的孩子一个班有一两个。”而全会宁县城,少说也有200多个。“这一动向是从2003年前后开始的。”

会宁一中学校办主任掌握不少内幕消息,他概括来自省城的孩子有三类,一类是会宁籍的孩子,爷爷奶奶或亲戚在会宁;一类是家长慕会宁教育之名,主动送来接受“苦教育”的;更多的一类则是城市的“问题孩子”,家长想尽办法、托关系、走门路送来接受“改造”的。

我们再看看这样的孩子在学校的生活。

兰州孩子到会宁,首先要面对的是每天长达10多个小时的学习,让张静怡感到反差很大的是“兰州的孩子7点多上课还喊累”,会宁的孩子6点就开始早读了。很多家长担心的第一件事也是长时间学习,条件又艰苦,孩子能适应吗?

对于会宁普遍学习时间长的问题,兰州来的孩子大多“慢慢习惯了”,但是也有一部分孩子适应不了会宁式的“苦教育”,被学校劝退了。

现在,这样的现象真是很普遍,比如北京的家长让孩子到燕郊去读高中,理由:学费不高,封闭式教育,孩子到陌生的环境稚嫩甘心学习,离家远可以培养自理能力等等。等到了高考的时间在把孩子接回来,参加北京的考试,享受地区分数的照顾。

以上摆出了现象,现在我来说说我的观点

我反对将孩子送到艰苦的地区去锻炼

多数将孩子送到艰苦地区的家长都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因为:城市诱惑太多,不利于孩子读书。苦环境,尤其是教育质量好的苦地方,可以让孩子受到环境的熏陶,可以让孩子更多地懂得生活的艰辛,学会自立,学会克服自身的缺点。

但是,家长们,你们想过没有,自小你们给孩子创造了舒适的环境,孩子从小生长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长大后的学习环境相对来说也比较优越,虽然学习成绩不十分理想,但是,他们的心中已将自己的享受变成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们的家长一般是工作忙疏于对孩子管理更别提与孩子的沟通,所以这些孩子的心理都是比较脆弱的。如果,因为行为,学习等问题将他们送到艰苦地区去锻炼,无疑是让其觉得家长已将他们放弃。

其实,将孩子送走的家长应该首先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是否成功。为何自己的孩子会是个别分子?其实家庭教育是孩子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请您想想:一天中,您与孩子相处多少时间?一天中,您与孩子谈过多少话?再有您与孩子平等交流过吗?想想这些问题之后,您再看看除了物质条件,您给孩子的关爱够吗?在现在这个社会,孩子的成长过程很可能因为某些原因是自己偏离正常的轨道,但是有时,家长的一句话却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您吝惜了自己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却把他们放到艰苦地区去锻炼,这样做的后果您想过吗?十几岁的孩子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太成熟,您就将他们送走?咳,可怜的孩子。

举个例子,我们看看小动物到一个新环境的表现。

猫:先在新的环境中找个隐蔽的地方躲起来,静静的观察,看看新主人是什么样的人,之后过了很长的时间,如果它觉得没有危险,它会慢慢爬出来,到处视察,看看自己的新家是什么样子,这样的熟悉时间对于幼猫来说大约要用一天的时间来完成,成猫的适应时间会更长一些。

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人呢。

有些孩子的适应能力强些,他会很快融入新的集体,很快适应学习氛围。反过来看呢?适应能力不强的孩子呢?他们会什么样?他们会更加自暴自弃,他们会认为家长已经将他们放弃,他们会更加的顽劣,有的甚至会用强烈的自虐报复家长,比如自杀。

所以:

我觉得将孩子放到艰苦的环境中锻炼就是选择了逃避。

我希望家长们在百忙的时间中抽出一点时间做一下的事情:

1、与孩子聊聊,或者拥抱他们一下,使他们觉得爸爸妈妈是在乎我的。

2、及时与学校勾通,了解孩子的表现,与教师联系探讨教育孩子的办法。

3、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的同时告诉他们挣钱的艰辛,使他们分担一些家长的忧愁。

4、适当为他们创造一些锻炼的机会,比如与家长一起做家务。

5、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比如家长们书写的教育成功的经验。

总之,我希望家长不要逃避自己的责任,多了解孩子,不要将他们送到所谓的艰苦地区去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