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并非是体育课的标准。
体育课简介:
体育课程标准对中小学体育课程的目标作了更为具体的细化,并分别从身体的发展、规范的行为、康乐的习惯、运动的技能、民族的振兴,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并非是体育课的标准,而体育课是将身体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劳动技能教育、心智开发等寓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课程,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体育课时间安排:
为保证体育课程标准的实行,小学的周体育课学时安排要求是:1年级占每周教学时间的12.8%;2年级占11.9%;3年级占10.9%;4年级占10.4%;5~6年级占11.5%。初中的体育课学时数安排为每周3学时。高中的体育课学时数安排为每周2学时。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简介: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经国务院批准推行的一项重要体育制度,1975年开始由国务院颁布实施。目的在于鼓励广大儿童和青少年自觉地锻炼身体,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服务;同时,同时,为提高中国运动技术水平打下基础。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由来:
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京市的部分学校自订并实行体育锻炼标准,效果很好。前国家体委总结了经验,学习并仿照前苏联的办法,制定了适用于我国青少年的统一锻炼标准,即《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于1954年公布试行。随后又多次修改,改称《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
1964年,改称《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断了试行。1974年,国家体委重新制定了锻炼标准的试行条例,在重点试行的基础上进行修改,1975年改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全国普遍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