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英歌舞的起源和来历

admin

英歌的源流众说纷纭,有几种说法,有水浒说、傩起源说、从山东经莆田再入潮说、外江戏说、练武说、综合说。《潮汕民俗大典》列举了几种英歌舞由来的说法,包括由古代祭祀仪式傩舞进化而来,由山东大鼓子秧歌等戏曲演化而来,为反抗官府豪强而创编用于传武习艺而来等。也有学者认为,“南舞北相”的英歌舞是中原文明向南传播与岭南本土文化结合的产物。

相传南宋时期中原军队南下,将山东鼓子秧歌和凤阳花鼓等北方秧歌带到今天的潮汕地区,在与当地文化融合之后形成了英歌舞。有人认为,秧歌的“秧”在潮汕方言中与“英”字相近,在民间辗转流传,久而久之便转化为“英歌”。

大部分研究者倾向于认为,英歌舞并无单一起源,这些来由都可能是其在漫长历史中变化发展的一部分。已经成为民间和学界主流共识的是,当代英歌舞与《水浒传》故事紧密相关。

英歌舞的由来还有另外的说法,一种是“及时雨说”,“及时雨说”在明末清初绍兴名士张岱的《陶庵梦忆》这本书中“及时雨”一节就有这样的说法。这一节里描写的是求雨的场面。张岱认为,可能是因为水浒英雄的大哥宋江绰号就叫“及时雨”。还有另一种是“秧歌说”。“秧歌说”就是说英歌舞是从山东鲁北的“大鼓子秧歌”和鲁西的“柳林秧歌”脱胎来的。因为英歌与“秧歌”在潮州话里的发音是比较相似的。

英歌舞,是汉族舞蹈形式之一 ,是流行于潮汕地区的普宁、揭阳、惠来、潮阳、陆丰及福建漳州等地区的一种糅合南派武术、戏剧等地方艺术为一体的民间广场舞蹈 。中国香港和 泰国等地也流行。

英歌舞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其产生、发展、演变过程较少文字记载,有籍可考的历史不过四五百年,其源头有许多不同版本。 潮汕地区英歌舞集戏剧、舞蹈、武术于一体。 英歌舞属汉族广场情绪舞蹈,其主要表演形式为大型集体舞,舞者双手各持一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对击,动作健壮有力,节奏强烈。舞后还有歌舞小戏,称“英歌后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