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房室模型的方法主要有C-t散点图判断法、残差平方和或加权残差平方和判断法、拟合优度r₁²值判断法和AIC判断法。
1、C-t散点图判断法。
iv后血药浓度(C)对时间(t)在半对数坐标纸上绘出散点图,由散点图形估计房室数。如各数据点可用一条直线拟合,可初估为一室模型,拟合单指数方程。如图形在一处或两处出现转折,血药浓度呈现先快后慢的衰减曲线,可初估为二室或三室模型,拟合双指数或三指数方程。
2、残差平方和或加权残差平方和判断法。
将C-T数据分别按一室、二室或三室模型拟合求出相应的C-T方程式,然后按此方程式计算出不同时间的理论血药浓度,称之为计算值,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称为残差,求出S或S,和,S越小说明计算值与实验值契合程度就越高,因此,拟合的房室模型中,S或S,最小者即为所求的房室模型。
3、拟合优度r₁²值判断法。
根据实验值与计算值求得r₁²,在所拟合的房室模型中,r₁²值大的为最佳房室模型。
4、AIC判断法(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 )。
该法首次由日本统计学家赤池弘次(Akaike)提出该氏从信息理论出发,提出一种信息标准(information criterion) ,以便对信息量作出数字上的表达,并用统计学方法确定拟合于一组实验数据的数学方程的参数数目,故称AIC法。
隔室模型的分类:
1、一室开放模型。
是假定机体是由一个房室组成,且药物在其中的消除速率也始终一致的模型。即给药后,药物可立即均匀分布到全身,并以一定速度再从中消除。
2、二室开放模型。
假设机体由两个房室组成(中央室和周边室),并有两种消除(转运和转化)的速率。给药后,药物立即分布到中央室(包括血液和能与血液瞬间分布平衡的组织,肾、脑、心、肝),然后慢慢分布到周边室(血流供应较少的组织、脂肪、肌肉、骨、软骨)。
3、三室模型。
由中央室与两个周边室组成,药物以很快的速度分布到中央室(第1室),以较慢的速度进入浅外室(第2室,为血流灌注较差的组织或器官,又称组织隔室),以更慢的速度进入深外室(第3室,为血流灌注更差的组织或器官,又称深部组织隔室,也包括那些与药物结合牢固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