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边坡滑坡与高边坡监测防护措施
保持或恢复边坡平衡是滑坡和高边坡病害防治的核心。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大量自然边坡被改造后,部分可能会出现整体或局部失稳变形,威胁路基构筑物安全。此时,边坡治理成为关键。针对高速公路病害防治与深挖方路段,具体措施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防治原则
1. 在公路立项阶段,加强深挖方路段高边坡加固和防护标准,结合边坡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2. 在设计阶段,强化地质调查,合理选线,避免不良地质体,无法绕避时提前预防和治理。
3. 施工阶段,采用合理方法顺序,及时加固和防护边坡。
防治措施的选择需考虑技术经济、勘测工作深度、施工方法和顺序等因素,基本原则为:以防为主,尽量绕避,对症下药,早处理,力求根治,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二、设计参数选取
设计参数直接影响治理工程的安全和经济指标。滑坡滑带形成于坡体内软弱夹层、构造面或软、硬岩接触面。影响滑带参数的因素包括变形阶段、稳定性、勘察季节、试验方法、治理工程影响以及最不利条件下的参数变化。
对于滑带指标,工程实践中多采用反算法,参考剪切试验结果。反算参数需结合边坡影响因素适当调整,特别是未开挖或开挖前滑带未完全形成、旱季勘察稳定性高、考虑人类工程活动影响等情况。
三、高速边坡防护
工程防护适用于岩石面。一般采用框格、抹面、捶面、喷浆等材料形成骨架,提高边坡表面粗糙度,减缓水流速度。根据美观需要,框格可设计为六角形、拱形、麦穗形等造型。除防护外,还有美化作用。施工前需清除坡面杂质、浮土等。抹面、捶面防护使用年限短,现代高速公路较少使用。
当路基较低时,采用抹面防护,合理掺加草籽,既能防护又能绿化。喷射防护适用于风化、裂隙发育的岩石边坡,封闭裂隙,阻止大气降水和坡面流水侵入,保护边坡不坍塌。喷射混凝土前一般用金属网或土工格栅固定。护面墙覆盖软质岩层和破碎挖方边坡,免受大气影响。实体、孔窗式、拱式护面墙分别适用于不同边坡。
护面墙防护是常用的路基边坡防护形式。在稳定边坡上铺砌片石、块石或混凝土预制块,防止地表径流或坡面水流冲刷。浆砌方式适用于冲刷轻微时,干砌片石护坡适用于无水流冲刷影响的软土地基上的土质路堤防护。
综上,公路建设需深入了解现场特点,设计灵活的防护形式,加强施工管理,确保边坡稳定、安全、环保。加强滑坡和高边坡病害防治,对公路交通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对地质灾害防治理论和技术发展亦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