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蛋白质结构:如何分类各级别的空间结构并理解其生物学意义

admin

蛋白质的结构基础主要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结构。

首先,一级结构,也称为primary structure,由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以及二硫键的数目和排列方式组成。

然后是二级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涉及主链骨架的折叠。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α-螺旋(α-helix)、β-折叠(β-sheet)、β-转角(β-turn)、γ-转角(γ-turn)和无规则卷曲(random coil)。主链骨架的局部构象由模体(motif)定义,它介于二级和三级结构之间,如αα、βαβ和βββ等组合。

更深入的是结构域,domain,是二级或超二级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折叠区域,形成独立的球状实体,具有特定的生物功能。结构域通常由2-3个二级结构单元组成,如α螺旋、β折叠和环(loop)。对于球状蛋白,结构域等同于三级结构,如红氧还蛋白等。对于更大的蛋白质,结构域之间通过功能域(酶活性中心)相互作用。

根据所含的二级结构,结构域可分为4类:反平行α螺旋结构域、平行或混合型β折叠片结构域、反平行β折叠片结构域和富含金属或二硫键结构域。结构域的局部功能和间隙区域往往对蛋白质的功能至关重要。在多结构域蛋白质中,各结构域的活性并非简单相加,而是相互影响,产生整体的变构效应。

最后,三级结构,tertiary structure,是所有二级结构元素、模体和结构域进一步盘曲和折叠形成的三维空间结构,它由氨基酸的长程顺序决定,维系力包括氢键、疏水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