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要看产品的品种、规格和质量水平是否符合企业需要。
2. 其次,要看企业的成本、实力、规模如何;产品的生产能力如何;技术水平如何;企业的信誉度如何。
3.再次,要看产品是竞争性产品还是垄断性产品。如果是垄断产品,那企业在进行采购时往往处在被动的地位。如果是竞争产品,就要分析供应商的竞争态势如何、产品销售情况如何、市场份额如何。
4.最后,要看供应商相对于本企业的地理交通情况如何,并进行运输方式分析、运输时间分析、运输费用方向,看运输成本是否合适。
应包括以下方面:
(1)质量指标:供应商质量指标是用来评定供应商等级的最基本的指标,供应商的质量指标主要包括来料批次合格率,来料抽检缺陷率,来料在学报废率以及来料免检率等。
(2)供应指标。供应商的供应指标是同供应商的交货表现以及供应商的企划管理水平相关的评定指标,供应商的供应指标主要包括准时交货率,交货周期,订单编号接受率等。
(3)经济指标。供应商的经济指标主要是包含价格水平,报价行为,降低成本的态度与行为,分享降价成果的行为以及付款行为等方面。
(4)支持,合作与服务指标,供应商的支持,合作与服务指标通常都是是定性指标
拓展资料:
供应商是向企业及其竞争对手供应各种所需资源的企业和个人,包括提供原材料、设备、能源、劳务和资金等。它们的情况如何会对企业的营销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如原材料价格变化、短缺等都会影响企业产品的价格和交货期,并会因而削弱企业与客户的长期合作与利益,因此,营销人员必须对供应商的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透彻的分析。供应商既是商务谈判中的对手更是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