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血流受阻时的“侧支循环”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其中前三条途径是主要的。
1.沿胃冠状静脉(即胃左静脉)及胃短静脉的食管静脉,通过食管静脉丛与奇静脉的食管静脉吻合后,再经奇静脉与半奇静脉流入上腔静脉,此时,位于食管下段及胃贲门部的粘膜下静脉丛发生曲张。食管下段静脉曲张,可因食物的摩擦作用或胃液倒流的腐蚀作用而破裂,严重时可发生致命性大出血。肝硬变患者约15%死于食管下段静脉破裂而引起的大出血,另35%死于食管静脉破裂大出血后诱发的肝功能衰竭。
2.通过门静脉左支的脐旁静脉,经脐周静脉网后在深层与腹壁上静脉和腹壁下静脉吻合,在浅层与腹壁浅静脉和胸腹壁静脉吻合,然后分别流入上、下腔静脉。脐周静脉网的怒张,临床称为“蛇发头”,是门静脉血流受阻的重要体征之一。此外,在扩张的腹壁静脉处还可听到杂音,触诊时感到震颤,即为Cruveilhier-Baumgarten综合征。
3.沿肠系膜下静脉的直肠上静脉,在直肠下端与髂内静脉的直肠下静脉吻合。门静脉高压时,直肠下端静脉曲张可引起痔核形成及便血症状。
4.在很少见的情况下通过未闭合的静脉导管,将门静脉左支的血液直接流入下腔静脉。⑤肝的Sappey小静脉(由肝包膜到横膈的小静脉)及胰、十二指肠和升、降结肠的小静脉,经腹膜后静脉丛与肾囊静脉、膈下静脉和奇静脉的小支互相吻合,将血液带到上腔静脉。
5.脾静脉及胃肠道的小静脉通过Retzius静脉(腹壁后的静脉) 与下腔静脉及其腹膜后的静脉分支相连,将血液输入下腔静脉。
6.经过脾静脉或横膈、胰、左肾上腺及胃的静脉小分支,流入左肾静脉,再至下腔静脉。
7.1961年有研究人员在肝硬变患者脾内注射同位素Kr,发现门静脉和肺血管之间有吻合支,门静脉的血液可经肺静脉直接回流入左心房。患者可出现紫绀及杵状指等症状及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