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磨损的发生往往与牙齿的发育和矿化状况有关。当釉质和牙本质发育不完善或者矿化不良时,它们更容易遭受磨损。
咬合关系对牙齿磨损影响显著。如果咬合不均衡,牙齿承受过重的咬合力,如深覆合、对刃咬合或者存在咬合干扰,这些牙齿会遭受严重的磨损。相反,没有咬合负担的牙齿则不会出现磨损,甚至没有磨耗现象。
牙齿排列不整齐或者缺失过多,可能导致某些牙齿承受过大的压力,从而引发磨损。古代人和少数民族由于饮食习惯,经常摄入粗糙坚硬的食物,这使得他们的全口牙齿磨损较为明显。现代人食物精细,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影响,牙齿磨损通常较轻。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工作时紧咬牙或磨牙,以及用牙齿咬硬物,都会对局部或全口牙齿造成过度磨损。此外,全身性疾病如胃肠功能紊乱、神经官能症或内分泌失调,也可能通过影响咀嚼功能导致牙齿磨损加剧。唾液量减少或唾液中蛋白含量降低,会减弱对牙齿的润滑作用,增加磨损的风险。
磨牙症患者,由于在非生理状态下咀嚼肌持续收缩,不分昼夜地磨牙或咬紧,会导致全口牙齿遭受严重的磨损。
扩展资料
牙齿磨损是指主要由机械摩擦作用造成的牙体硬组织渐进性丧失的疾病。在正常生理咀嚼过程中,随年龄的增长,牙齿咬合面和邻面由于咀嚼作用而发生的均衡的生理性的硬组织丧失称为生理性磨耗。由于正常的丧失量在临床难以量化,因此提出在可能损害牙髓存活或引起患者其他并发症的丧失率可以认为是病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