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泛性(整体性)公众不是单一的群体,而是与某个组织运行有关的整体环境,涉及组织内部和外部,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且相互关联,构成复杂。以饭店为例,有内部的员工、股东。外部的社会公众、市场顾客、销售商(旅行社、旅游接待部门),还包括社区公众、政府、新闻界等有关的团体、组织和个人。公共关系工作不能只是注意其中某一类公众,而忽略其他公众。因为对其中任何一种公众的疏忽,都可能致使整个公众环境的恶化,而公众环境恶化必然影响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因此,首先应该将组织面对的公众视作一个完整的环境,要用全面、系统的观点来分析自己面临的公众。
2、同质性(共同性)公众不是一盘散沙,而是具有某种内在共同性的群体。当某一群人,某一社会阶层,某些社会团体因为某种共同性而发生内在联系时,便成为一类公众。例:某家饭店由于菜肴质量问题导致当天在饭店进餐的消费者食物中毒。这些原本互不联系的人,因为同吃了这些变质食品,都面临健康威胁,从而使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具有内在联系,不约而同地对该家饭店构成一定的公众压力,于是这些同一事故的受害者,形成了饭店某一时期的特定公众。而通常所说的群众和人民大众都不具备这种特征,因此了解和分析自己观众必须掌握其内在的共同性的联系。
3、公众不是封闭僵化,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之中,任何组织面临的公众,其性质、形式、数量、范围等均会随着主体条件、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产生、消失、不断扩大、缩小、稳固、动荡,性质变化如竞争变协作,友好变敌对)公众环境的变化,必将导致公共关系目标、方针、策略、手段的变化。反之亦然。例可口开乐决定生产新型带甜味的可乐在顾客群中引起强烈不满,这种公众舆论立即迫使可乐公司慎重考虑其决策,以免导致公众环境的剧变,看见必须一发展的眼光来认识自己的公众。
4、多样性公众的存在形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多样的。日常的公共关系工作对象包括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团体关系、组织关系等。即使是同一类的公众,也可以有不同的存在形式,比如以饭店为例。顾客公众可以是松散的个体(散客),也可以是一个严密的组织(某个旅游团队)公众的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沟通方式和传播媒介的多样性。
5、相关性公众不是抽象的,各组织“通用”的,而是具体的。与特定的组织相关。每一个社会组织都有属于自己的公众群体,他们的意见、观点、态度和行为对该组织的目标和发展,具有实际或潜在的影响力、制约力,甚至决定组织的成败。同样,该组织的决策和行为也对这些公众具有实际或潜在的影响力、作用力,制约着他们利益的实现、需求的满足和问题的解决等等。着重相关性是组织与公众形成公共关系的关键。寻找公众,确定公众很重要的就是寻找和确定这种相关性,并把它们具体地揭示出来,分析清楚,从而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