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草本,用茎(偏于理气和中)、叶(长于发汗解表),产于各地,晒干入药。
薄荷清香无毒,《新修本草》将其列于菜部(中品)称“已堪生食”故《千金药方*食治》称“蕃荷菜”又因南方多产而质优《本草衍义》名“南薄荷”后世因“入药以苏产为胜”《本草纲目》“气味芳香,又称‘苏薄荷’”。
性味:辛、凉,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透疹。疏肝行气。
1、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配伍金银花、连翘、牛蒡子等如银翘散。
因其辛味浓,发散之力较强,为疏散风热常用之品。又因其透散之力颇大,《新修本草》言其能“发汗”其特点是:在辛凉解表药中是发汗力最强的,故对风热表证无汗或有汗而不畅者,则尤为适宜。
2、清头目、利咽喉: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薄荷清扬升浮、芳香开窍,可清头目、利咽喉。《本草纲目》载“故头痛、头风、眼目、咽喉、口齿诸病.....为要药”。
①风热上攻,头痛目赤:配川穹、石膏、白芷同用。
②风热壅盛,咽喉肿痛:配桔梗、甘草、荆芥、防风同用
3、透疹: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薄荷禀清宣透散之性,对麻疹、风疹等出疹性疾病,疗效较佳。《医学衷中参西录》称其能“愈皮肤瘙痒”。有祛风止痒之功。故临床对风邪所致皮肤瘙痒,亦使用颇为频繁。
①麻疹不透:配蝉蜕、荆芥、牛蒡子等,如:透疹汤。
②风疹瘙痒:配苦参、白鲜皮、防风等同用
4、疏肝行气: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用量:3-6克,煎服。
注意:因其芳香辛散,发汗力较强,体虚多汗者不宜用。
本文由课上学习笔记,结合南京中医药大学 刘敏老师公开课。作归纳整理,仅供参考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