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与头颅骨、躯干骨共同组成人体骨性支架,发挥着各自生理作用。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上、下肢骨由带骨和游离骨组成。上、下肢骨结构各有特点,上肢骨有利于劳动,下肢骨有利于运动。
骨盆上一般能摸到的骨性标志有:髂前上棘和髂嵴、骶岬、耻骨联合、坐骨棘、坐骨结节、坐骨切迹、耻骨弓等骨性标志。
它们共同的临床意义在于:
1、支撑作用,机体有了骨的支架支撑,各脏器、组织结构才能发挥作用。
2、保护功能,四肢骨在形成支架的同时,也对周围器官等形成了保护屏障,四肢的神经、血管都位于不易损伤的方向和部位;带骨对周围组织、器官形成保护。
3、运动功能,人体运动离不开四肢骨,四肢骨及连接装置在肌肉作用下完成运动。
4、造血功能,四肢的带骨、长骨端侧具有大量红骨髓,长骨干黄骨髓在应激状态下也可以转化为红骨髓,造血是由红骨髓完成的。
5、参与骨的代谢,四肢骨也是钙、磷等矿物质储存地,在钙磷等矿物质代谢中起着调节作用。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