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平面布置
1. 选择合适的建筑位置。
2. 合理划分生产区、存储区、生产辅助设施区、行政办公和生活福利区等。
3. 合理确定各类建(构)筑物、堆场、储罐、电力设施及电力线路之间的防火安全距离。
4. 设置必要的消防通道、消防水源、消防作业面。
二、建筑结构防火
1. 适当增加构件的截面积。
2. 对钢筋混凝土构件增加保护层厚度。
3. 在构件表面涂覆防火涂料做耐火保护层。
4. 对钢梁、钢屋架及木结构做耐火吊顶和防火保护层包敷设等。
三、建筑材料防火
1. 控制建筑材料中可燃物数量,对可燃材料进行阻燃处理。
2. 与电气线路或发热物体接触的材料采用不燃材料或进行阻燃处理。
3. 楼梯间、管道井等竖向通道和供人员疏散的通道内采用不燃材料。
四、防火分区分隔
1. 建筑内部利用防火隔墙、防火卷帘、防火门及防火水幕等分隔物。
2. 建筑物外采用防火挑檐、设置窗槛(间)墙等。
3. 敞开楼梯、自动扶梯、中庭以及管道井等采取防火分隔措施。
五、安全疏散
1. 防火分区至少设两个安全出口。
2. 疏散路线必须满足室内最远点到房门,房门到最近安全出口或楼梯间的行走限值。
3. 疏散方向采用双向疏散,疏散出口分散布置,减少袋形走道设置。
4. 选择合适的疏散楼梯形式,楼梯间应为安全的区域,入口应设置可自行关闭的防火门。
5. 通向地下室的楼梯间不得与地上楼梯相连接,如必须相连时应采用防火墙分隔,通过防火门出入。
6. 确保疏散宽度不拥堵,为疏散人员提供引导。
六、防排烟
1. 合理划分防烟分区和选择合理的防烟、排烟方式。
七、建筑防爆和电气防火
1. 合理设计防爆结构和泄爆面积,准确选用防爆设备。
2. 对建筑用电负荷、供配电源、电气设备、电气线路及其安装敷设等,采取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防火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