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武术】
义乌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究其历史,古代,三国时期有骆统,他厉威武,保边疆,屡败魏兵,吴王孙权封他为左将军。唐朝有骆宾王, “一檄传天下”,宋朝有抗金名将宗泽,明朝有抗倭将士陈大成、王如龙、朱文达等人,还有皇皇拳教师金台都是赫赫有名的义乌武术家、名人。因军功被授予元帅、将军、总兵、副总兵、参将、千总把总、千户等武职的义乌人就有228人。现代,有吴山民的保镖吴琅坤,他以辟斧滚刀闻名全国。有武术名家王伯雄,他在上海武术馆深造,当过杨登浦的秘书。有讲究武德的黄昌禄,有提倡“十教”、“十不教”武规的看山老人朱德德,还有“小年练武,长大将军”的沈滨义。在民间流传着“兰溪埠头,箫山哺头,义乌拳头”闻名避尔。义乌民间武术绚姿多彩,内容丰富,武术介的十八般武艺般般皆有。还有举石墩,舞龙,舞狮,走马,十字莲花,高跷,斗牛,罗汉班,散撤等等。遍布城乡,各有特色。东乡廿三里一带拳术刚劲有力;西乡吴店,义亭一带讲求实用;北乡苏溪,新厅一带刚柔兼顾;南乡佛堂一带架子好看。每逢节假日,一支支罗汉班、武术队活跃在农村每个角落。义乌武术有其广泛、浓厚的群众基础,营造出刚正勇为的义乌精神。义乌武术界很讲义气,主持正义,坚持公道,讲求武德,以理服人,塑造了义乌人崇尚武术的美德。义乌市党委、政府对武术活动历来很重视,体育行政部门把武术活动作为群众体育运动的拳头项目来抓。1984年11月就成立了义乌县武术协会,至今已换届七次,每届的名誉会长都由市府领导担任。各部门、各乡村都有武术骨干参加协会活动。因此,义乌的武术协会是全市组织最健全,队伍最庞大,社会参与者最多,工作最突出,活动最频繁的一个群众组织,历年参加地区,省武术比赛,都获得一、二名的好成绩,义乌武术(拳击)队,曾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比赛,都获得好成绩。2003年1月,义乌武术队赴香港参加国际武术比赛,获得4金2铜的好成绩。义乌武术协会曾多次被县、地、省各级体育部门评为先进单位。1986年,县文教局局长吴东明赴北京出全国体育先进工作会议。1987年县委副书记洪承芳赴北京参加全国体育先进县会议。1988年副市长经维勤赴北京参加体育先进县表奖大会。2002年12月,副市长骆亘、市体育局局长金来星,赴四川参加全国武术之乡授牌大会,义乌市成为全国武术之乡的一员。义乌市武术协会,为了便于活动的开展,下设佛堂武术分会,并成立了太极拳协会、拳击协会、摔跤协会、健身气功协会、木兰拳协会等等。充分发挥社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一大批武术骨干的带动下,团结社会上各不同领域的武术爱好者,热心者,宣传推广中华武术这一民族文化瑰宝,挖掘整理民间传统体育文化,训练培养了一大批武术运动骨干,因此义乌武术群众活动得到广泛开展,现在已成为市民最喜爱的全民健身活动,在市民晨练、晚练已形成商城的一道亮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