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县三岔中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7年,当时名为三岔完小,仅有41名学生和校长徐希平以及教员李焕章。1939年,回民小学成立,接纳了30多名回族学生,教师队伍包括沈侠玺、马兆邻、周金山、马武林和李英(女)等,其中除李英外,其余均为回族教师。
随着时代的推进,1949年全国解放后,学校迎来新的管理团队,包括第一任校长祁登甲和教导主任薛满江,以及教师申喜泰和许世芳等。1953年,对面河小学的教师阵容也有所扩展,包括祁登甲、申喜泰、薛满江等。1956年,新校舍落成后,学校教师队伍壮大到20多人,如左永仁、崇思聪等人。
1958年,学校尝试创办“三岔完全大学”,但未开设大学课程。到了1966年,学校招收初中生,共有3个班级和140多名学生。然而,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招生和毕业都受到影响。1969年,学校转型为完全中学,并设立高中部,开始招录高中生。随后几年,学生人数和班级数量持续增长。
1984年,学校高中部改为农业职业中学,同时继续招收普通高中学生。1988年至1994年间,学校为中医医士班输送了5届毕业生,总计260多名学生。进入21世纪,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班级数量和学生、教师人数持续攀升,直到2007年,学校拥有36个教学班,2184名学生,126名教职工,师资力量也随之提升,包括不同级别的专业教师。
扩展资料
三岔中学始建于1956年,原名镇原县第六中学,1987年更名为三岔中学。学校地处甘、宁两省的镇原、环县、彭阳三县交会处,是县北五乡镇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学。设初、高中两部共44个教学班,学生2748名,教职工160人,其中专任教师135人,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39人,在职攻读研究生8人,本科学历97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达95%;省“园丁奖”获得者2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庆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县级“劳动模范”1人,获市、县级“优秀管理者”、“优秀教师”、“模范教师”、“优秀班主任”等称号7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