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表面复杂的血型抗原,包括ABO和多糖抗原,在输血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抗原分类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血小板相关抗原,它们与其他细胞表面或组织共有,与红细胞ABO血型系统和HLA相关;另一类是血小板特异性抗原,由血小板特有的决定簇组成,表现出遗传多态性,仅在血小板和巨核细胞上表达。过去认为仅存在于血小板的抗原,实际上也在其他细胞或组织上存在。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如人类血小板同种抗原(HPA),是通过抗体检出发现的,它们具有独特的型特异性,主要分布在血小板糖蛋白上。HPA抗原遵循双等位基因共显性遗传系统,存在种族差异。从Zwa到HPA-15bw,国际上已经发现并命名了24个抗原,分布在糖蛋白如GPⅡb/Ⅲa、GPⅠb/V/Ⅸ、GPⅠa-Ⅱa以及CD109上,且每个抗原都有其特定的基因编码和多态性。
检测HPA抗原的方法多样,包括血清学方法如血小板免疫荧光试验、流式细胞术、单克隆抗体免疫固定血小板抗原方法、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等,以及基因分型技术如PCR-SSP、实时定量PCR和基因芯片技术。这些技术各具优势,如PCR-SSP操作简便,基因芯片一次可检测大量样本。
血小板抗原同种免疫反应主要通过两种途径: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涉及T细胞和B细胞的参与,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HPA与临床疾病相关,如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NAITP)、输血后紫癜(PTP)和血小板输注无效(PTR),以及骨髓移植和器官移植中的移植排斥。未来研究将聚焦于HPA抗原的同型输注、预防NAITP、减少移植排斥,以及建立血小板供者库,以提高输血安全和有效性。
扩展资料
亦称种内抗原。在同种个体间出现机体构成物质的抗原在遗传上变异时,称此抗原为同种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