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了解幼儿不同年龄段的动作发展及教育方式。
2. 走路是实现位移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3. 走路不仅为幼儿其他大动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使幼儿探索的空间大大扩大了。
4. 整个学前时期,幼儿走的动作一直在不断发展。
5. 3岁以后,幼儿走路时全身的紧张状况已经基本消除,但还不够协调和自然。
6. 四五岁以后,动作的协调性提高。
7. 五六岁后能够自然、轻松的走路,并根据需求要自如的控制走的节奏和方向。
8. 锻炼幼儿走的动作可以促进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
9. 成人通过观察幼儿走路姿势可以及时发现幼儿的健康状态。
10. 良好的走路姿势不仅是身体健康发展的一个标志,也是反映人的性格与精神状态的一个重要方面。
11. 在日常生活中,成人应多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行走锻炼,同时注意纠正幼儿的走路姿势。
12. 跑跑是走的动作的延伸,与走不同的是,跑的动作速度快,由单脚支撑与腾空交替形成周期。
13. 完成跑的动作需要有足够的腿部力量(蹬地)、平衡能力(维持着地及腾空时的身体姿势)和动作的协调能力(躯干与四肢的协调)。
14. 跑的动作的发展,反映了幼儿多种体身体机能的提高。
15. 跑是年幼儿童最常见的动作之一,即使走路尚不稳健的孩子,也在积极的尝试跑。
16. 三岁以前,孩子跑步时还是左右摇晃、身体僵直、双臂紧绷。
17. 三四岁的幼儿跑的动作开始平稳,但速度较慢,且不能快速跑或改变方向跑。
18. 五岁以后,幼儿跑步动作基本成熟,不但速度提高,而且能够自如的控制速度和方向。
19. 锻炼幼儿跑的动作有利于增强幼儿腿部肌肉力量,提高幼儿平衡能力和身体的动作协调性。
20. 跑的动作的成熟与发展使幼儿的活动能力提高,为其参与多种体育活动和游戏活动提供了条件。
21. 跑步对于增强幼儿体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锻炼幼儿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
22. 此外跑步还有助于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完善、提高幼儿对环境的反应能力。
23. 跳与走和跑相比,跳的动作更难,需要更多的技能。
24. 儿童2岁是出现跳的动作,但3岁后动作还不够协调。
25. 4岁以后,上下肢的配合逐渐协调,落地式能缓冲。
26. 五六岁后幼儿可以掌握各种跳跃动作的技能,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有了很大提高。
27. 幼儿双脚跳是幼儿跳跃动作的一种,立定跳远需要幼儿有较强的腿部肌肉力量。
28. 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可以提高幼儿大脑皮质运动中枢的发展水平和功能。
29. 促进身体动作协调,使幼儿四肢骨骼的发育更加坚固,腿部肌肉更有弹性。
30. 平衡是幼儿进行各种活动和保持身体姿势所必须的重要因素,是幼儿进行走、跑、跳等大肌肉运动的基础。
31. 在学前期,幼儿的平衡能力是逐渐发展的,其趋势是从保持一种身体姿势到做各种动作和采取各种姿势时都能保持稳定。
32. 幼儿平衡能力的发展有赖于大脑皮层功能的完善,兴奋和抑制过程平衡的完善,以及视觉、前庭器官的协调控制能力。
33. 提高平衡能力对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可以促进幼儿神经系统功能的完善和各种动作技能的协调发展。
34. 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为幼儿参与多种体育活动和掌握更为复杂的动作技能奠定基础。
35. 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对其个性的健康发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6. 为了保持身体平稳,需要幼儿精神集中、勇敢、镇定、意志坚强。
37. 在提高平衡能力的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坚持性、意志力等品质也会得到发展。
38. 此外,平衡感的获得还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