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国语运动推行

admin

“五四”之后,国语运动步入推行阶段。主要工作包括修订注音字母方案,制定国语罗马字拼音法,调整“国音”标准,扩大国语教育与应用,以及出版、宣传等。具体措施有:

1. 修订注音字母,调整字母顺序,增加ㄜ母,并采用符号标调法。

2. 制定国语罗马字,解决注音字母国际应用不便问题。该方案于1926年发布,1928年由教育部正式公布。

3. 调整“国音”标准,从1913年读音统一会的“老国音”改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的“新国音”。1932年教育部公布《国音常用字汇》,采用新国音。

4. 推动学校国语教育。1920年教育部要求初小改为“国语”科,1921年师范学校加授国语,1923年起中等以上学校实行国语教育。

5. 培训国语师资。1920-1923年间,教育部开办“国语讲习所”,培训学员四五百人。各地也举办短期训练班,培训了两三千名国语教员。

6. 出版国语相关书刊。《国语月刊》、《国语旬刊》等刊不断发表文章,宣传国语。出版了国语教科书、字典、辞典等。

7. 编纂国音字汇、字典和国语辞典。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语推行受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改为推广普通话。

8. 光复后的台湾,政府积极推行“国语教育运动”。陈仪在到台后不久提出希望台胞四年内说国语。政府免费举办夜校,社会上也有人兴办收费的补习班。

9. 台胞对“国语运动”响应热烈,报名踊跃。国语补习夜校始终爆满,学生年龄跨度大,坚持学习。

10. 普通话普及对增进台胞对祖国的认识、促进两岸交流与统一具有重要作用。

扩展资料

从清末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推行的把北京话作为汉民族共同语的运动。它提出“言文一致”和“国语统一”两大口号。“言文一致”是书面语不用古代文言,改用现代白话。“国语统一”是现代白话要以北京话为全国通用的国语。这个运动对于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建立和推行,对于文体改革和文字拼音化,都有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