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诊断中,准确区分寒证和热证并非仅依赖单一症状或体征,而是需要全面审视疾病的综合表现。关键观察点包括寒热感觉、口渴与否、面色、四肢温度,以及排泄物(二便)状态、舌象和脉象等要素。一般来说,畏寒喜热是寒证的特征,而发热怕热则指向热证;口淡无渴表示寒,口渴则可能为热;面色红润多为热证,手足冰凉则可能提示寒证,反之,四肢烦热则预示热象;尿液清长、大便稀溏一般与寒有关,而尿液短赤、大便干结则可能有热;舌质淡白为寒象,舌红苔黄则显热象。通过比较寒热两证,可以发现寒证通常代表阴气过盛,常常伴随阳气不足;而热证源于阳气过盛,常伴有阴液亏耗的现象。
扩展资料
真热假寒证,证名。又称阳盛格阴证、热厥证。英文名称:syndrome of true heat disease with false cold manifestation。是内热炽盛而外见寒象的证候。即阳证似阴。因内热过盛,阳气闭郁不能外达所致。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