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澧州荆河戏现状

admin

近年来,荆河戏这一传统艺术形式面临濒危的严峻挑战。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支专业荆河戏剧团(其中湖南有4支,分别为澧县、临澧、石门、津市;湖北有一支,位于石首)大幅减少到现今仅存一支具有演出实体的澧县荆河戏剧团,民间业余荆河戏剧团也由40余支锐减至仅有荆州市荆河戏围鼓堂和澧县荆河戏围鼓堂两支队伍。

2006年,荆河戏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这一殊荣赋予了澧县荆河戏剧团保护该传统艺术的责任和使命。面对这一历史性的荣誉与挑战,保护和传承荆河戏成为了当务之急。

在这一背景下,澧县荆河戏剧团作为保护主体,承担起了保护和传承荆河戏的重任。通过精心编排剧目、开展艺术培训、举办演出活动以及加强对传统技艺的记录和整理工作,澧县荆河戏剧团在努力维持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活力和生命力。

为了进一步推广荆河戏,澧县荆河戏剧团还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开展荆河戏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艺术。通过这些努力,不仅增强了荆河戏的公众认知度,也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尽管荆河戏面临严峻的挑战,但通过政府、社会与文化机构的共同努力,以及澧县荆河戏剧团的持续努力,荆河戏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正逐步取得积极进展。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有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生,继续讲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扩展资料

澧州荆河戏是在湘西北及湖北荆州、沙市等地流行的一个戏曲声腔剧种,因流传于长江荆河段而得名,历史上曾有上河路子、大班子、大台戏等名称,抗战期间又曾被叫作楚剧、汉剧、湘剧,1954年正式定名为荆河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