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篮灯舞,作为上海市的传统舞蹈艺术,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源自道教的祭祀仪式,是道教法事《九幽灯》中“穿灯”一节的演变。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经过众多道教艺人的不断丰富和完善,至五十年代中期,花篮灯舞逐渐形成独特的表演形式,正式命名为《穿灯舞》。
这种舞蹈最初在浦东新区曹路镇地区广为流传,具有鲜明的传统特色和地方气息。它不仅体现了道教文化的精神内涵,更彰显了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原计划在2005年曹路镇第一届艺术节开幕式上重现这一传统舞蹈,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
花篮灯舞的表演形式独特,动作优美流畅,充满神秘感和庄重感。舞者们手持花篮,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仿佛带领观众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古老的时代。舞蹈中穿插的各种道具和动作,无不体现出道教文化中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崇敬。
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传统舞蹈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幸运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致力于传承和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希望能将它们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欣赏到这种独特的舞蹈艺术。
尽管花篮灯舞未能在2005年的艺术节上登场,但它并未因此消失。相反,它成为了人们心中一份珍贵的记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去探寻和守护这份来自历史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