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音乐主要流传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是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在当地民间“八音会”和粤剧伴奏曲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20世纪20-30年代达到鼎盛。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代表的作品有:陈德巨的《春郊试马》、林韵的《春到田间》、刘天一的《鱼游春水》和乔飞的《山乡春早》等。
扩展资料:
广东音乐最初以粗弦硬弓、发音响亮的“二弦”为主要乐器,辅以提琴(即大板胡)、三弦、月琴、笛子。笛子在粤曲伴奏中称“五架头”,又称“硬弓”,后改用二胡(用钢丝弦)为主要乐器,先后出现二胡、扬琴、秦琴的“三件头”和增加洞箫,柳胡的“五件头”,在粤曲伴奏中称“软弓”。
解放后,发展为兼有多种乐器的大、中、小型合奏形式。特点是:曲调流畅、节奏明快、音色清脆。旋律进行中有多种音型,称作“加花”。常用的“冒头”和“迭尾”也颇具特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广东音乐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