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常见的消防安全隐患包括使用易燃材料进行装修,例如聚氨酯泡沫、聚苯乙烯等,这些材料一旦起火,火势蔓延速度快,增加了火灾的危险性。
另外,防火分隔设施的缺失或损坏也是一大隐患。例如,建筑的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住宅与非住宅部分之间,防火墙、防火卷帘和防火门等设施如果损坏或未按规范设置,会大大降低火灾的防控能力。
疏散通道不畅同样是一个严重问题。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数量不足,或者被封闭、堵塞、占用,都会影响人员的疏散效率。在人员密集场所,门窗上设置广告牌等障碍物,会妨碍逃生和灭火救援。
易燃易爆危险品的违规存放也是一个潜在风险。例如,人员密集场所违规使用、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群租房、商场市场、施工工地等场所违规堆放易燃可燃物品,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车间等场所超量存放易燃易爆原材料或半成品。
消防设施损坏或停用是另一个常见问题。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水泵控制柜处于手动控制状态、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火卷帘、机械防排烟等消防设施不能正常联动,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不能正常供水,都会影响火灾的扑灭效率。
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和充电也是不可忽视的风险。电动自行车停放在建筑门厅、楼梯间、共用走道以及地下室半地下室等室内公共区域,停放位置与周围可燃物未落实防火措施,采取“飞线”、入户等方式违规充电,增加了火灾的发生概率。
违规动火用电也是一个危险行为。例如,在火灾或爆炸危险性场所违规使用明火做饭、取暖,电气线路私拉乱接、未穿管保护,违规使用大功率用电设备,都会引发火灾。
消防安全责任制度不落实,单位未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及其职责,涉及多产权、多经营主体的单位未建立统一的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消防车通道、涉及公共消防安全的疏散设施和其他建筑消防设施未明确统一管理,重点部位值班人员不清楚岗位火灾风险和处置流程,微型消防站人员不能有效处置初起火灾,这些都是安全隐患。
日常巡查检查不到位,未定期开展防火检查巡查,并如实登记报告,单位未定期开展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和维护保养,并完整准确记录,未及时整改消除隐患问题,并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也会带来风险。
消防控制室制度不落实,未落实24小时双人值班制度,值班操作人员岗前培训不到位,未持消防职业资格证上岗,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不在位,不清楚岗位火灾风险和处置流程,不能熟练操作消防设施设备,这些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