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量抽样法稽查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确定实质性测试目标。目标通常有两种:一是通过抽查验证金额的正确性,称为假设测试;二是估计某类经济业务的数额,以提供信息,称为金额估计。定义错误范围时,应考虑审查项目的整体目标,只包括影响业务记录真实性的错误,具体到企业利润数字的审查,非直接影响利润的错误可能被忽略。
接着,定义总体范围,包括业务类型和时间范围。关键在于考虑可能的错误类型和会计记录的性质,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对不同性质业务的总体,需要单独定义,以保持样本的同质性。
选择抽样组织方式时,通常使用与金额相关的分层或货币单位选样法,考虑审查目标、总体范围、被审单位的核算和管理制度,以及可用资源等因素。
计算样本规模时,需要估计抽样结论可靠程度、总体标准差、抽样误差和总体容量等参数。这些参数的精确度直接影响样本大小。例如,总体标准差大,需要的样本就多。
实施抽样计划包括随机选样并按程序检查每个样本项目,遇到无法检查的,需特殊处理。检查结果不仅关注正确与错误,还需确定错误的具体数额。
评价抽样结果时,通过点估计和区间估计推断总体数值,并根据账面值与推断值的比较,形成稽查结论,可能的结论包括要求修正、增抽样本或分析发现的错误。
扩展资料
变量抽样法(Variables Sampling Method) 又称“变量抽查法”,是指对稽查对象总体的货币金额进行实质性测试所采用的抽查方法。在实质性测试中运用的稽查抽查技术,主要是变量抽样法。 变量抽样法可用于确定账户金额是多是少、是否存在重大误差等。变量抽样稽查方法通常用于:检查应收账款的金额;检查存货的数量与金额;检查工资费用;检查交易活动,以确定未经适当批准的交易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