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美国名校的家长和学生,常春藤联盟的光环自不必说,但深入探索后,你会发现藤校世界远不止“常春藤”四个字。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常春藤”外,还有“大藤”、“小藤”、“公立常春藤”等等,美国大学的“藤”究竟有多少根?
让我们一起盘点,几大“藤”的具体学校:
常春藤联盟,位于美国东北部的八所名校,分别是:布朗大学、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达特茅斯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它们都是私立大学,历史悠久,是美国高等教育的标杆,备受学霸、精英追捧。
在藤校内部,还存在隐性的鄙视链。哈佛、耶鲁、普林斯顿位于金字塔顶端,被称作“大藤”;哥大和宾大则处于“中藤”位置;达特茅斯、布朗与康奈尔则被称为“小藤”,排名稍后,录取难度相对较低。
全美顶级私立学校还有“哈耶普斯麻”之外的斯坦福和麻省理工,它们不在常春藤联盟,但同享顶级资源,被称为“常春藤加”。它们学费昂贵,录取率低,校友规模庞大,捐赠基金雄厚,排名常年居于全美Top20。
“公立常春藤”概念的提出源于1985年,一些公立大学如圣塔克鲁兹加利福尼亚大学、鲍登学院及瓦萨学院的招生委员会主任发现,部分公立大学提供高质量教育,学费更为亲民。比如,公立院校的学费约为每年30,000-35,000美元,对比常春藤院校近9万美元/年的学杂费,性价比极高。它们被选为公立大学的标杆,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对本州申请者尤其友好。
文理学院也有自己的顶尖梯队,如威廉姆斯学院,录取率仅9.8%。它们提供专注于本科的博雅教育,有超高的师生比,更丰富的课堂参与、深度的师生互动以及广泛的知识学习。虽然国际知名度稍逊于藤校,但录取难度同样不低。
新常春藤联盟在2006年由Newsweek提出,指的是学术水平、教职员工质量排名较高的新兴研究型大学。与藤校相比,这些学校在捐赠规模和精英地位上略逊一筹,但同样重视学术研究。
南方常春藤联盟起源于1948年的一场橄榄球赛,由范德堡大学发起,邀请耶鲁大学进行交流。虽最终比赛结果不利,但“南方常春藤联盟”的说法却保留下来,包括范德堡大学、杜克大学、埃默里大学、莱斯大学等学校。
“七姐妹院校”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旨在为女性提供一流大学教育。除哈佛大学和瓦萨学院外,其他七所藤校曾经都是男校。它们为美国及全球输送了大批杰出女性人才,校友包括希拉里、宋美龄等。现在,瓦萨学院已转为男女合校。
美国大学的多样性令人惊叹,从私立、公立,到文理学院、综合性大学,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顶尖学校。在择校时,应更多关注学校特色而非仅看排名。希望每位学子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