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那个时代,初中生的数量相对较少,尤其在农村地区。只有在城市,初中教育可能相对普及。以我们村为例,上世纪70年代,整个村子只有两三个人完成了初中教育,高中生更是仅有两个。
2. 如果要比较,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就数量而言,那时的初中生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本科生。以我们村子为例,当时四五个初中及高中毕业生,现在村子里有七八个本科生,这表明初中生的人数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本科生。
3. 其次,就业情况也值得比较。那时的初中生毕业后,如果没有继续升学,通常会回到村里担任教师。而现在,师范类的大专生或中专生也会在村里当老师,他们的就业情况相似。
4. 成就方面,那时的初中生中,有的可能成为民办教师,最终转为公办教师,有的则没有继续当老师,而是回家务农。例如我的岳母,64年出生,70年代末初中毕业,最终没有正式工作,只能当农民,后来在企业上班。她的姐姐,70年代高中毕业,在银行工作,银行倒闭后在企业担任主管,现在已经退休。上过大学(包括大专)的人通常不会回家种地,而是去工厂企业工作,有的可能成为小主管,条件更好的可能进入公务员系统。只有中专生可能因为找不到工作,才会回家当农民。
5. 教育难度方面,那时考初中的难度与现在上大学本科相当,这也是当时初中生数量较少的原因之一,且通常需要家庭条件较好、父母开明才能上学。
6. 教育环境方面,那时候不太重视教育,初中教育学校和环境不佳,那种氛围类似于现在的研究生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