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救护时的搬运方法有哪些

admin

1. 单人搬运方法:

- 扶行法:适用于清醒且没有骨折、伤势不重的患者,能自己行走。救护者站在患者一侧,帮助患者上手,另一只手从背后绕到腰部,扶持患者行走。

- 背负法:适用于老幼、体轻、清醒的患者。救护者背对患者蹲下,患者将双臂绕过救护者颈部,双手紧握。救护者搂住患者大腿,慢慢站起来。注意:如有上、下肢或脊柱骨折,不宜使用此法。

- 拖行法:适用于体重或体型较大的患者,自己不能移动,现场危险需要迅速离开时使用。救护者抓住患者踝部或双肩,将患者拖出现场。如患者穿着外衣,应解开钮扣,将外衣拉至头下,以减少拖动时对头部的冲击。

- 下梯法:适用于清醒或昏迷患者,体型较大或体重较重的伤者从楼梯往下运送。

- 爬行法:适用于清醒或昏迷伤者在狭窄空间或浓烟环境下的短距离搬运。

- 抱持法:适用于年幼或体轻的患者,没有骨折,伤势不重,短距离搬运的最佳方法。救护者蹲在患者一侧,面向患者,一只手放在患者大腿下,另一只手绕到患者背后,将其轻轻抱起。

2. 双人搬运方法:

- 轿杠式:适用于清醒患者,能用一臂或双臂抓紧救护员的患者。两名救护者面对面,各自用右手握对方左手腕,左手握对方右手腕,蹲下让患者将两上肢放到救护员颈后,坐到相互握紧的手上,同时站起。

- 椅托式:适用于体弱而清醒的患者。两名救护者面对面蹲在患者两侧,分别握住患者背部和腿部,同时站起,行走时同时迈出外侧的腿,保持步调一致。

- 双人拉车式:适用于意识不清的患者。将患者移上椅子、担架或在狭窄地方搬运患者。一名救护者站在患者背后,将两手从患者腋下插入,把患者两前臂交叉于胸前,另一名救护者站在对面,握住患者臀部,两臂伸向患者臀下,握住对方救护员的手腕。

- 双人扶腋法:适用于清醒患者,双足受伤者。两名救护者站在患者的一侧,分别在肩、腰、臀部、膝部,第三名救护者站在对面,握住患者臀部,两臂伸向患者臀下,握住对方救护员的手腕。

3. 三人或四人徒手搬运:

- 平托式:适用于脊柱骨折的伤者。三名或四名救护者站在伤员未受伤的一侧,分别在肩、臀和膝部,同时单膝跪地,分别抱住伤员的头、颈、肩、后背、臀部、膝部及踝部,抬起伤员,行走时保持步调一致。

4. 器械搬运:

- 担架搬运:适于病情较重,不宜徒手搬运,又需要转送较远路途的伤员。常用的担架有帆布折叠式担架和组合式(铲式)担架。

- 自制简易担架:利用就便器材如木板、木棍、绳子、竹杆、被单、梯子、衣服等制作。

- 搬放到担架的方法:两名救护员搬运,三名救护员搬运。

5. 特殊伤的搬运:

- 脊柱骨折的搬运:严禁用一人抬胸、一人抬腿的拉车式搬运。搬运时必须托住伤员的头、肩、臀和下肢,不使伤员的脊柱强度弯曲。

- 颈椎骨折的搬运:三人至四人搬运,首先要有专人牵引固定头部,一人托肩,一人托臀,一人托下肢,动作一致抬放到硬板担架上。

- 胸、腰椎骨折的搬运:先将一块木板平放在伤员一侧,然后由三人至四人扶托伤员头、肩、臀和下肢,动作一致抬起放到硬木板上。

- 骨盆骨折搬运:应使伤员仰卧,两腿髋、膝关节半屈,膝下垫好衣卷,两大腿略向外展,用宽带围绕臀部和骨盆,在下腹部前面打结。

- 开放性气胸搬运:首先应严密地堵塞伤口,用三角巾悬吊固定伤侧手臂,再围绕胸部固定。搬运时伤员应采取半卧位并斜向伤侧。

- 腹部内脏脱出的搬运:内脏脱出应首先用消毒纱布与碗固定脱出的内脏,搬运时伤员应采取仰卧位,膝下垫高,使腹壁松弛。

- 颅脑损伤搬运:伤员应向健侧侧卧位或稳定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 颌面伤搬运:伤员应采取健侧卧位或俯卧位,用宽带围绕臀部和骨盆,在下腹部前面打结,用宽条带围绕膝关节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