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秘书”一词最早出现于汉代,最初的含义是指物而非指人。至东汉后期,“秘书”不仅指物,也指机构和人员。古代的秘书,被称为“史官”、“御史大夫”、“尚书”、“长史”、“主簿”等。东汉末年,以“典尚书事”为称,从而秘书令不仅具有原先掌管图书典籍的职能,而且还具有收发奏章、草拟和上传下达的职责。至清末,我国的秘书工作真正名实相符。静看秘书的演变与发展史,在秘书这个职位当中,秘书的含义发生了质的变化,有着不可磨灭的深远意义。从称谓到职权的确立,都表现出秘书这个职位的重要性。在我国古代私人秘书始于清朝,称幕客,也称“西席、馆师、宾师”等,俗语称为师爷。而秘书演变到了现代,为什么就没人重视?还是根本就是观念的驱使,老旧思想,重男轻女?古代的秘书,大多是男的,师爷是辅助官员,而官员也是男者,所以再怎么传言也传不成:师爷就是某大官的妻妾,或者尚书是皇上的嫔妃。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