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早在出生后的4个月,婴儿就对数量有感知:能区分出多和少。对于婴幼儿而言,每种能力的获得都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得到了训练便使此能力成为技能,且事半功倍;而过了这个关键时期要掌握这种能力则会非常困难。通常是成人忽视了孩子数理逻辑智能的发展关键期,导致了孩子学数学困难。
我们来认识一下0~6岁婴幼儿数学逻辑智能的发展规律:
4个月,逐渐具备"客体永存"的初步意识,通过玩有线拉扯玩具,建立物体间初级的因果关系(一拉就动)。
5个月,开始感知到物体数量多和少的不同,并做出不同的反应。
6个月,确立了"客体永存性",开始寻找失落的玩具或物体。
7个月,能感知到物体的大小区别,并会在同物品中选择拿取大的那个。
8~10个月,对拉线玩具的因果和逻辑关系进一步确立。
11~12个月,懂得用手指表示"1"。
1~1.5岁,能区分"1"和许多;能找出一样的物品(配对)、按自然数的顺序说数(1、2、3……)。
1.5~2岁,会准确地运用量词;知道"1"和"许多"的不同;从能把一样的(同样、同色、同质地的)物体进行匹配,到能从物体不同的认知特点进行分类,如根据同颜色不同形态或形状、同形状不同颜色、同质地不同颜色等方式,对物体进行相同和不同类别的区分。
2.5~3岁,以物量物。"5"以内的点数,懂得物体的配对、分类、归类及物体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能通过排列、排序找到并总结出事物的内在规律。
关键帮助
1. 提高智能的原则:激发兴趣,发展优势智能原则。
以激发兴趣为目标、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为提高原则,因为每个孩子均受其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影响,拥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优势智能组合,这些差异是应该被尊重的,优势智能组合是可以运用的。所以,开发数理逻辑智能的目标就是激发其学数学的兴趣。让孩子以游戏的方式感受数字和数量的有趣与新奇,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有效的引导,帮孩子建立起对数学的自信和能力,从而为其大脑创建牢固的智力快感单元(神经网络的优势兴奋)。
兴趣源于好奇,强烈的好奇才会产生兴趣,兴趣更是所有学习的动力源泉,有兴趣作为基础的学习,才是最好的学习模式。
2. 两个引导方法:
招数一:把握生活中的契机,将游戏和智能开发巧妙结合。
生活就是最好的学习机会,学知识容易,学会运用知识才是大智慧。吃饭是每天的需要,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技能,而能在吃饭中发展孩子的各个领域就不是一件普通的事情啦。既能激发幼儿感受数词和量词的匹配兴趣,并开始学会合理运用量词;又能使幼儿的总结及归纳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如:饭后一起归纳吃过的食物。例:你早餐吃了些什么呢?你最喜欢吃哪一种呢?
招数二:学会运用数学小游戏。将数学教育融入生活小游戏中,让孩子在生活小游戏中感受数学,运用数学,与数学游戏。这样,既能让孩子学会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中的某些简单问题,又为孩子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经验,巩固数学方法,领悟数学的价值,体验成功的乐趣,如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分类、点数、比较、运算等基本的数学能力。
名师看点
幼儿园孩子对数字的敏感程度,代表着智力的开发水平,孩子对数字不敏感就是智力开发没达到要求。内容摘自《培养最受欢迎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