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角色定位1
角色定位是在组合中拥有不可代替性的定位。在一定的系统环境下(包括时间),在一个组合中拥有相对的不可代替性的定位,就是角色定位。角色不一定是一个人,可以是一个群体。当今众多优秀的企业中,未必所有的员工都按照角色定位规划和发展的,但是,它们之所以成为常青树和卓越公司,都具有一个共同的人力资本特征:至少其高层人员的组合必然符合角色定位的原则。
如何理解角色定位2
1.一定的系统环境:即组织系统环境、体制系统环境、时间环境。首先是组织系统环境。如,一个企业中,需要总经理,还需要财务、人力资源、市场等功能部门构成组织系统,及由此产生的各种角色分工。这是最根本的基础,是任何组织都具有的共同特征。其次是体制系统环境。很多HR管理者和组织领导人认为组织有了角色分工,就认为组织已经实行角色定位,其实“角色分工”只是“角色定位”的前提,只有体制环境才是产生角色定位的决定性环境。再次是时间环境。角色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的角色,组织对角色能力的要求是不断变化的,时间因素常常被很多人不知不觉地忽略,如果因为今天是不可代替的角色而不思进取,最终可能会被淘汰。
2.不可代替性:这是“角色定位”的根本特征。在一定的组织环境下和特定的时间段,体制系统基于以下几个环节,决定了角色的不可代替性:角色能力:这是不可代替性的核心,角色能力不强,就谈不上角色定位。进行角色定位首先要关注人力资本的角色能力,并确立尊重、激励和强化这种角色能力的流程和制度,以鼓励每个人强化角色能力并朝某一角色方向定位。角色权力:体制系统必须提供这样一个环境:角色不对某一权力负责,不对某一人负责,只对角色事务和角色原则负责,对于拥有出类拔萃的角色能力的人员,他拥有根据角色原则下最高的事务处理权力。也就是“角色终决权”。角色责任:既然角色权力拥有根据掌握角色原则下最高的事务处理权力,那么,相应的,角色就必须承担角色原则下最终和最高的责任。“首长负责制”就是典型的角色责任原则。看一个组织是否按角色定位原则运作,主要看角色责任而非角色权力。而角色责任的最高体现,是“引咎辞职”制度或“首长罢黜制”。
如何理解角色定位3
如何找到自己的角色?我们人终其一生都在各种角色中游历,只不过有的人是主动有的人被动。主动扮演者就是那些从小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并且延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然后就成为了行业的高手;被动的呢,就是那些随着世人眼中的重复,到什么年纪做什么事,然后上学、工作、结婚、生娃、退休,他们在这条轨道上随顺着活着死去。还有一些人,到现在还在寻找更多可以扮演的角色,角色的事情曾经对我们造成了长时间的困扰,一方面对别人给我们安排的角色不认同,另一方面也不确定要扮演什么角色。每次遇见角色安排,都会增加新的焦虑。在否定了那么多角色之后,还是不能确定自己是谁,最适合做什么。我想,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最大的问题可能是个人属性均衡。不那么聪明,但是也不至于笨。有那么点感性,同时又还保留了更多理性。于是感觉自己可以做许多事,在许多领域之内都保留了发展的可能,但是又不能真的做从一而终。不像那些幸运的少数人,很早就知道自己是个商人,是个作家,是个画家,是个教师,是个医生,然后就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直到成为其中的高手。那么,在不那么理想的状况下,一个人应该如何找寻自己的角色呢?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不要坐那里幻想,不要等待着天上掉下来一个刚好预期的角色与自己的能力也非常匹配。如果可以,我希望有人能在我年少时告诉我:如果人生当真是一个舞台,那么和扮演什么角色相比,更重要的是这个舞台是否需要你。人往往会把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看得很重,却很少思考一下自己能在舞台上干什么。感觉是只要自己找到一个角色,就一定有登台的机会。事情不是这样的,角色之所以成为角色,是因为舞台上刚好需要。每个人都可以塑造自己的角色,都可以装扮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但能不能上场就是另外一件事情了。除非决定演一辈子独角戏,否则自己的角色总是有很大一部分由外界来决定,自主的部分很少。时间是一条铁律,你花多少时间,你就能够达成多少。你在一个角色上花十年时间,和你在十个角色上每个花一年,结果截然相反。人的一生之中能扮演的角色极为有限,而且彼此都在争抢时间精力。如果你幸运地获得了一个角色,舞台刚好又需要这个角色,今天的我会劝说你接受,而不再会问:这是不是你内心里真正想要的?人生充满了可能性,但是可能性也会造成误导和浪费,让你坐视机会擦身而过,因为你相信会有更好的可能,更好的选择。比如对我来说:做战略做策划不是我想要的角色,仅仅当个文艺导演也不是我想要的角色,但说到底,这个社会对我提供的平台就是这些。别的事情我也能做,但是没几个人需要。我在很多年里一直排斥继续从事内容创作这件事情,觉得它作为一种创收就好,我还可以去做点别的。但如今回头去看,文艺导演是我诸多角色中自己扮演得最久的一个,长达十年。到了这个时候,我个人对它认同与否已经没那么重要了,是否发自内心也没有那么重要了,事实证明这就是我能扮演的角色。而我等待中的那些未知的美好角色,到今天都依旧没有登场。能上场就上场,不要候场。任何一个可以上台的角色,得到时都应该心怀感激。候场很可能会蹉跎岁月,它最致命的缺陷是让人不在场。是的,扮演一个不符合自己心意的角色让人沮丧。但在这沮丧之中,也有来自命运的珍贵馈赠你可以在舞台上进行观察,于是你没有孤立于社会生活之外,你的状态是在场的。只有你在场,你才能看清楚自己可以扮演什么,有什么角色你能扮演,同时也被需要。否则,你只是坐在舞台边幻想而已,而且这件事很容易上瘾。关于上场,我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时间注定是要被消耗的,宁可早一点。上场结果证明自己不适合某个角色,当然会浪费时间。但这个时间是值得的,甚至说是必须的。大部分人没有那样的好运只一次就试出自己最适合做什么,第一次就担纲成为主角。很多人必须去通过时间的积累,体验许多次不成功,才会知道自己最适合的角色。就像是小时候到了上学的年纪,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家庭这个舞台上的主角。到了工作的年纪,才突然意识到自己不是社会的主角。但人也因此成长起来,从跑龙套开始,从小角色开始,跑着跑着就知道主角、配角、龙套,哪一种角色最适合自己。在此之前,那些看似浪费的时间是成长所必须支付的成本。最后要说:角色不是找出来的而是试出来的,不管想做什么先上场试试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