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州,一位33岁的年轻人,叶恺,决定接下家族企业的接力棒,接手温州华润物资供应公司与浙江冈本钢铁公司。叶恺,标准的“富二代”,父亲叶会昌白手起家创造了亿万身家,然而,叶恺从未愿意接手父亲的事业,直到8天的培训,他成为了温州民营企业后备人才高级研修班的一员。
温州民营企业后备人才高级研修班由温州市政府牵头组织,众多当地民营企业参与。叶恺的转变,从叛逆者到接班人的转变,彰显了这一培训项目的重要性。
温州民营企业家约15万人,40至50岁之间占一半,50岁以上超过15%,即使6成50岁以上企业家的子女开始在自家企业崭露头角,超过1.3万人,进入“富二代”行列,未来10年,这一群体规模近5万人。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政府牵头为民营企业培养人才的行动,源自一份调研报告,指出未来10年温州第一代和第二代企业家交接班高峰,隐含着断层的危机。为此,政府决定为民营企业培养人才,尽管起初报名人数稀少,但随着温州人事局向各行业协会请求“支援”,最终有十家协会响应,叶恺的父亲叶会昌作为温州金属行业协会会长,为儿子报名并支付了培训费用。
叶恺在培训中的转变,让人思考“富二代”培训项目的价值。然而,对于花费纳税人的钱培养“富二代”的争议也一直存在。专家分析,顺德民营企业家的下一代与外界交际较少,交际能力差,培训项目旨在提升交际能力,拉近官商关系,增进情感联系。
江苏省委有关负责人的话揭示了培训目标,强调“富二代”需要强化对党的了解和情感,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对股东、客户、员工和社会负责的观念。政府培训项目与商界的关系紧密,政府希望继续培养“红顶商人”,而“富一代”希望自己的“红顶商人”路线得以传承。
温州民营企业后备人才高级研修班的成功案例,以及对“富二代”培训的争议,反映了当前社会对培养新一代企业家的期待与挑战。政府与商界的合作,在培养接班人、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如何平衡社会公平与企业发展的需求,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扩展资料
富二代培训班是一个热门话题。“富二代素质”、“何以富不过三代”之类舆论话题,充斥于纸媒和互联网上。